第197章 、谋福利

就在周青林疑惑不解之际, 司农少卿丁进和知事许又山走了出来。

两人见他们大人站在门口并没挪动脚步,而是眼望隔壁方向,不觉有些好奇,忙随之望了过去, 等看到那些人手里提着的东西时, 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不多会儿, 司农司的其他人也都走了出来。

于是二十个人就看着东安街上,吏、户、礼、兵、刑、工的六部下值人员,提的提,捧的捧, 一个个都喜滋滋的拿着端午节礼回家去了。

周青林还看到人群中,几个自己先前的翰林院同僚, 他们手里也都有东西提着。

所以为啥他们司农司没有啊?

“咱们怎么没有啊?”周青林朝站在一旁的丁进问道。

对方管着司农司的后勤保障工作,这样的事自然要问他了。

丁进一时无言, 心说这些节礼他们司农司不是一直都没有吗, 可一想到周大人来司农司才两个多月,不了解这些情况也是正常。

于是便开口解释道:“禀大人, 这些节礼并非诸司粮料院发放的。”

诸司粮料院就是给全京城官员发放俸禄的地方, 周青林心说,既然不是诸司粮料院发的, 那总不会是每个部门的内部福利吧。

果然,就听丁进继续说道:“这些节礼都是各部自行采办发放的。”

得,也不用多问他们司农司为啥没有采办福利发给大家了,就他们司农司账上的那些银子,管二十个人中午一餐的伙食和守卫书吏的薪俸都勉强, 哪里还有多余的银子花在这些开销上啊。

新年伊始, 户部就会把每个衙门的经费核算出并发放下来, 这些经费主要有两项主成,其一是衙门当值人员的伙食费,其二就是外编人员的薪俸,所谓外编人员,也就是说不在编制内的,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在体制内的编外。

司农司当值人员共有二十人,这其中:大司农一人,司农卿三人,司农少卿三人,知事两人。

除了以上九人,其他六名书吏和四个守卫,以及一个饭堂厨子,这十一人都是编外人员,他们的薪俸都是在这些经费里出的。

而户部给每个部门核算出来的经费不要捉襟见肘就已经很难得了,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多余的银子给你们置办年节福利发放。

至于其他衙门发放福利的银子是从哪里来的,自然是其他收入了。

比如工部,他们是与京城所有工程直接挂钩的,像修建宫殿修建桥梁什么的,每次户部拨下来的工程款项用到最后总会余下一些,这些银两他们就可以留在衙门账上。又比如刑部,那些探监的打点,一年下来可有不少,他们也会全部归拢到刑部账上。

而像先前周青林当值的翰林院,据他所知,户部拨给翰林院维护藏书的费用就有不少,单这一项他们一年就能余下好多银子来。

等到了过年过节时,各衙门再用这些银子置办成福利分发给衙门里的当值人员。

只要不是偷偷装进个人腰包,这样的做法景康帝也都是允许的。

不过以上的这些都与司农司无关,和其他衙门比起来,司农司没有工程款项,也没有啥需要维护的拨款,可以说,在其他收入这块上,司农司连穷都算不上,因为压根就是零蛋。

是以,每到过年过节时,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幸福了。

这对于在南川县发惯了福利的周青林来说,确实是个打击。

自己可是司农司的当家人呢,话说不想给员工谋福利的一把手可不是好一把手,所以周青林觉得自己得想想法子才行。

可是能有什么法子呢,他们司农司的职责是劝农兴桑,除了这个也没啥特长啊。

劝农劝农,对了!种地!周青林立马想起了衙门院内的那近四亩长满了杂草的地,他们司农司可以种地谋福利啊。

想到这里,周青林朝门口站着的众人问道,“你们想不想过年过节也有福利发放?”

司农司的众人被周青林的话问得有些发懵,怎么不想,他们当然想啦,谁愿意每次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拎着东西回家啊,要知道那隔壁工部去年过年的时候可是每人发了二十斤猪肉,三十斤菜油,外加一斤茶叶呢,当时可把他们眼红的都走不动道了。

见众人一个劲的点头,周青林笑道,“既然大家都想,那咱们司农司也开始想法子挣些收入吧。”

说着,周青林转头对许知事说道:“明早你去城门口找几个干活的农人过来,让他们把咱们院内那几亩地上的野草清理干净,日后咱们就用这几块地来谋福利吧。”

几块地能谋什么福利啊?

众人都有些不敢相信,心里实在难把几块长满野草的荒地,与二十斤猪肉三十斤菜油对上等号。

可一想到他们大人可是能育出亩产几千斤高产粮种的大能人,所以对周青林的话他们又多了莫名的信服。

......

第二日,许知事一大早就去了北城门外,那里有很多正等着找活干的苦力,三十文一天的工钱,他一共叫了十个人。

许知事是去过南川的,这不,他还记得自己从南川回来时,大司农送给他的三十斤红薯干呢,心里想着,这几块地清理出来后,最好能种上红薯,然后再把种出来的红薯制成红薯干,这样自己就又有软糯香甜的红薯干吃了。

苦力们都以为官老爷让自己扛啥大物件来了,没想到居然是锄草的活计,对他们这些扛惯大包的人来说,这活实在太轻松了,这不,才一天功夫,他们就把地上的草都锄的干干净净的了。

周青林并没有如许知事期盼的那样种上红薯,他把四亩地做了规划后,就去买了许多菜种子回来。

黄瓜,茄子,丝瓜,空心菜,豇豆,总之这个季节能种的菜种子周青林都买了一个遍。

其实周青林的想法很简单,等菜长出来后,他们司农司饭堂里的蔬菜就不用再到外头去买了,这样的话,在伙食费上就能省下不少银子来。

再有,种了这么多菜肯定来不及吃,自己可以时不时的让大家拿些回去,这样家里买菜的银子不就省下来了吗。

要知道那些书吏和守卫们现下都还是租房子住呢,对他们来说,能省下家中的开销当然是高兴的事儿了。

是以,在知道周青林的打算后,他们一个个都相当的积极,刨土挖坑的,更不得立马把所有菜都种上。

周青林自然不会主次不分的让下属们从此忙于地里,而是让许知事去近郊的村子里找了一个种菜的农人,三百文一个月的工钱,不用每天都过来,只要把地里安排明白就行了。

最后按照计划,两亩地用来种各种蔬菜,而剩下的两亩地,周青林则拿出了储物仓库里的西瓜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