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大明使臣东方来(第2/4页)

他拱手行礼,不卑不亢,“大楚使臣盘蠡,拜见大隋皇帝陛下!”

又对杨青莲拱手,“外臣拜见太后。”

“先生免礼。”杨戬很是客气地说道,“赐座!”

说起这个盘蠡,他还认识。

盘蠡是盘康四叔。当年,就是盘蠡代表盘康,去虞阀提亲,结果灰溜溜的离开中域。

此时以大隋皇帝的身份见到盘蠡,心中忍不住升起一种恍惚之感。

太后也对盘蠡点头,“楚使远来辛苦。”

盘蠡上得殿来,左右一看,不禁暗自咂舌。

你道为何?

原来,就在这个朝廷,竟然有近百的圣级强者!

就是占据一半巫域的泱泱大楚,也就是这么多圣级强者了。

可是隋国疆土,只有大楚五分之一。

不大而强。

这一趟真是来对了,一定要和隋国达成盟约,引为强援,牵制西凉。

若是隋国能牵制西凉,那么大楚就能全力对付清国。

盘蠡的神色恭敬了不少,再次拱手说道:“大楚盘康太子殿下谨向大隋陛下和太后问好。”

“我家殿下说,杨氏,古隋之帝室,天下之贵种,魔族之共主。而伪凉本属臣籍,僭越大位,实属逆天而行。”

“盘氏,古巫之帝室,天下之贵种,巫族之共主。而伪清沐猴而冠,巧取豪夺,亦是倒行逆施。”

“而杨氏与盘氏,大隋与大楚,皆受逆贼所欺,诚所谓同病相怜……”

“……是以,大楚愿和大隋缔交盟约,以为兄弟之国……”

太后和群臣闻言,都是不住颔首。

眼下楚国固然急于寻求一个够分量的盟友,而大隋同样需要。

真可谓一拍即合。

“善。”杨戬点头,“贵国美意,朕已俱知,诚如是也。”

隋主显然对结盟之事欣然接受,“先生可带了国书?”

盘蠡立刻呈上国书,“此乃我国盟约草案,还请陛下,太后商议斟酌,增删补拾。”

杨戬接过国书,看了一遍,就交给杨青莲,“太后请过目。”

这并不是军事攻守同盟,只是政治联盟。也就是,双方约为兄弟之国,睦邻友好,互派使团,互通有无。

再就是,相互借款。

军事方面,一条都没提。

杨青莲呵呵了,盘康真是个聪明人啊。

因为,军事攻守同盟对盘楚不利。

为何?

大隋和伪凉是两国不可相容的,无论楚国和隋国有没有缔结军事同盟,大隋和伪凉之间都会打仗。

只要打,隋国就是帮楚国牵制了凉国,让凉国没有余暇南下攻楚。

可如果有了军事同盟,那么楚国就多了出兵帮助大隋抵抗伪凉的义务。

所以楚国不需要军事结盟。隋国的存在,本身就牵制了西凉。楚国的兄弟之盟,其实就是防止大隋被清国拉拢。

当然,这就需要讨价还价了。

“老身很愿意两国结盟,约为兄弟之国。只是,好像你家太子的诚意还是不够啊。皇帝,你以为呢?”

老辣的太后说道。

杨戬当然也看出来问题所在,他直接说道:“伪凉疆域广大,兵马众多。贵国难道不怕,万一伪凉灭了我国,再回头和伪清一起夹击贵国么?”

“我国的存在,减少了贵国的压力。可我国的压力,却没有丝毫减少啊。”

此言一出,太后很是欣慰。杨戬果然一眼看到了核心问题。

盘蠡则是有点尴尬。好在,关于这一条,盘康已经有了交代。

“是我国考虑不周。”盘蠡很痛快的承认,“太子殿下曾经交代,万一贵国打了大败仗,形势危急,我大楚一定出兵援助。”

“当然,若是大楚形势危急,贵国也要量力而行的支援。”

“不过,这是密约,不宜写入盟约。”

隋国君臣听了,都知道这其实是变相的军事盟约了。

盘康还是有诚意的。如此一来,双方就都有空间,还能相互支援。

“朕以为……可。太后以为呢?”杨戬也很痛快,毫无反复谈判的意思。

对于盘康这种聪明人,痛快干脆更好。

杨青莲笑道:“皇帝既然同意,那便如此。诸卿可有异议?”

群臣都没有异议,毕竟这盟约对双方都有利,盘康考虑的很周到。

杨戬见太后和群臣都不反对,这才说道:“楚使,那这盟约就成了,还请回去告诉楚王和太子……此事,着礼部好生办理……”

礼部尚书领命,两国结盟事宜就尘埃落定,可谓各取所需,十分顺利。

盘蠡见到结盟已成,如释重负的取出一份礼单,“陛下,太后,这是我王和太子送给贵国的国礼。”

“贵国初建,这些资源想必有用,请陛下笑纳。”

杨戬接过一看,原来是价值千亿的高级布阵真材,宫殿城池建筑真材,以及一批巫域的特产:灵蛊。

大隋不缺钱,不缺战马盔甲,可是这些东西,还真是比较缺。

“楚王和太子真是有心了,朕谢过了。”杨戬将礼单交给杨青莲,“太后看看。”

又对礼部侍郎说道:“怎么回赠大楚国礼,礼部立刻拿出一个章程,务必显出大隋的诚意。”

“遵旨。”礼部侍郎接过礼单。

“外臣蠡,谢过大隋皇帝陛下。”盘蠡谢道。大楚富庶,还真不在意什么回礼,可却要带回大隋的诚意。

杨戬忽然心中一动,“楚使,大楚和伪清争霸巫域,可伪清僭越称帝,而贵国泱泱大国,却只称王,朕以为不妥。这岂不是矮了伪清一头?”

盘蠡苦笑,“陛下明见。谁说不是呢?几年前,我大楚起兵,本待是一统巫域,有功于巫族,再称帝不迟。”

“谁知突然杀出一个伪清,对巫族有罪无功,反而抢先称帝,真是无耻之尤。”

“可是姜正嫡称帝在先,占了先机,若是我王再称帝,倒似是拾人牙慧,效仿伪清一般。”

杨戬摇头,“唉,由此可见,楚王忠厚,正嫡奸诈。以朕看,楚王不宜如此执着,最好立刻称帝。”

盘蠡拱手,“陛下之言,外臣蠡深以为是。我家太子康,也劝说我王称帝。”

杨戬的话,让他对这个大隋新君更有好感。能说出这番话,足见这年轻的隋帝不但极有见地,对大楚也很有善意。

相反,隋帝对凉国和清国很是仇视,正是大楚需要的盟友。

杨戬和盘蠡说了一会儿,就请盘蠡在宾馆洞府歇息,令礼部好生招待,等候回礼。

从接待楚使到礼送楚使,皇帝表现的很是老道,群臣看在眼里,都是暗自赞叹。

却说盘蠡出了隋宫,立刻向盘康汇报出使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