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第2/3页)

“这样的暴君,简直千古未有!”

“对啊,只有异族蛮夷才会让百姓做军奴冲在最前头,他简直像异族一样残暴歹毒!”

狗皇帝如此不把百姓的命当回事,为了一己之私,就可以不惜屠杀丰泰郡数十万百姓!

那若慎郡王真的打来京城,岂不是会把京城的百姓也推出去抵挡慎郡王那边的炮弹?

这样残暴的昏君,让他继续做皇帝只会给大家带来无尽的苦难!

长痛不如短痛,哪怕牺牲丰泰数十万百姓,慎郡王也一定要攻打京城才好!

只要慎郡王占据京城登基为帝,全天下数千万百姓都能从昏君手里解脱!

那么,他们又岂能助纣为虐,继续为昏君修城墙抵挡慎郡王?

城墙上的百姓们再次爆发了罢工潮,禁军们也不肯再听从上面的命令射杀百姓。

嘉佑帝便调集精兵前去镇压罢工百姓,这让愤怒的中下层禁军们顿时就爆发了。

中下层禁军与城墙附近的民夫们,拿起手里的武器,一起冲向了那些来镇压的精锐禁军,城墙附近顿时就成了战场。

嘉佑帝气得暴跳如雷,向朝臣们询问解决办法,除了他的铁杆帝党,其他人都闷不吭声。

“好啊,你们是不是都想李洵那逆贼回来登基!迫不及待要伺候新主子了!”

嘉佑帝指着他们破口大骂。

朝臣们连忙下跪道不敢,他们只是真的想不出来办法而已。

事到如今,嘉佑帝对他们没有丝毫办法。

他倒是恨不得把这些人全杀了,可杀了只会让他们更加离心,甚至像那些刁民一样造反。

而且,这件事真的很棘手,他的铁杆帝党们也拿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嘉佑帝焦虑得夜不能寐,一天比一天憔悴。

他还在等待着魏平光那边的消息,寄望于李洵被迫答应划江而治的要求。

然而,他等来的却是李洵即将率军抵达京城的消息。

嘉佑帝如坠冰窟,全身冷汗涔涔,却依旧不肯屈服于沦为阶下囚的命运。

他强制平复情绪,然后召来了一位禁军将军:

“用震天雷将那些造反的百姓与禁军驱赶到城外,将所有渡桥都拉上来,告诉慎郡王,他若敢渡河,御林军就会用震天雷炸死城下那些向着他的百姓与禁军!”

到如今这地步,他已经没有任何必要再顾忌名声了!

忠心于嘉佑帝的禁军将军忠实地前去执行命令。

嘉佑帝却立刻秘密把七皇子夫妻传到柔妃那里,叫人从私库里拿了一部分能在外头使用的钱财,带到柔妃宫里。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嘉佑帝努力维持着镇定与人君的风度,咬牙切齿地道:

“李洵那叛贼离京城只有一百里了,京城的防御坚持不了太久,我们必须马上坐船出海去江南!”

他并不是临时起意才决定这么做,也并非毫无准备。

江南是他唯一的退路。

四皇子的母族是江南第一大族,为了四皇子的储位必定会效忠于他。

哪里是富裕的鱼米之乡,人口也多,不缺粮也不缺兵,他可以很快在江南重整旗鼓。甚至如果操作得当,丰泰的三十万大军也能逃过李洵的追杀到达江南。

唯一不美的就是,陆路太慢而且容易被围追堵截,要去江南,只能冒险走凶险的海路。

可这已经是唯一的生机,容不得他挑三拣四。

想了想,嘉佑帝又叮嘱柔妃母子,此行去江南,要依靠四皇子的母族,两人务必要行事忍让,不能与四皇子那边起冲突。

交待完这些,嘉佑帝便匆匆离开安排其他事情去了,只留下神色惊惶的柔妃与七皇子妃,以及面容阴沉的七皇子。

柔妃与七皇子妃是没想到嘉佑帝这一国之君也只能仓皇出逃,如此惊险的形势,叫她们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惧。

七皇子则是因前途无望而愤恨。

忍让!

总是要忍让!

他已经忍了十几年,憋屈了十几年!

如今去了江南,一切都要依靠四皇子母族,父皇为了稳住四皇子那边,必定会立四皇子为太子,再加上四皇子母族的强势,又岂会还有他的前程!

以四皇子对他的敌视,他甚至能否保住性命都未可知!

他无法接受自己即将成为这样的可怜虫!

*

一旦动用了震天雷,中下层禁军与普通百姓对上精锐禁军,便立刻落了下风。

二十余万百姓与小部分中下层禁军便全部被驱赶到了城外。

沉重的城门落下,面对高耸的城墙,没有攻城器械的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外头又是护城河,他们也无法渡河,只能待在原地忍饥挨饿受冻。

就这样过了一天,有人看到了对岸策马而来的军队。

那满军飘荡着的慎字蛟龙旗,不是慎郡王麾下又是谁。

“是慎郡王来了!”

“是慎郡王来了!”

城墙附近的百姓与士兵们顿时兴奋地高呼。

“慎郡王!”

“慎郡王!”

无数人冲到护城河边向对岸挥手大喊,试图引起他们的注意。

而这时候,城中有一叶小舟通过护城河来到了河对岸,上头的传令兵大声传达着嘉佑帝的命令。

慎亲王若要渡河,他们就会用震天雷杀掉城下这些拥护慎亲王的乱民。

这样的命令,同样被传达给了城下的士兵与百姓。

看着城楼上那些高高扬起的装载着震天雷的投石机,众人顿时恐惧不已。

牺牲小我顾全大局,当这事放在丰泰百姓身上的时候,他们虽然觉得愤怒,却是能接受的,如今轮到自己,很多人便难免害怕,甚至有人希望慎郡王能妥协。

不过,这样的僵局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慎郡王那边确实没有渡河,而是由士兵们推着一排排巨大的炮管走到了最前面,瞄准了城墙上的一个个投石机。

一开始,城楼上的禁军们并没有将这当回事。

因为朝廷早就说了,慎郡王那短距炮的射程是三里,隔着宽阔的护城河面以及城墙下留出的空地,那边的炮弹不可能打到城楼上来。

然而,下一刻巨大的炮弹便呼啸而来,在垛子附近轰然炸开,炸得女墙上人仰马翻,甚至连那里放着的震天雷也被一起引燃,爆发了更大的爆炸。

他们哪里知道,这是李洵专门为京城准备的大杀器。

经过两三年时间的研发,肃城军工坊早就能制造出了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短距炮。

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只需要增加炮身与炮弹的重量,再改进一下配套的车的承重能力就行了。

一开始不这么造,是因为太重不好运输,且一般的城池也用不上这样的炮。

如今已经打通了水路,李洵自然是毫不犹豫就下令将这些炮给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