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3/3页)

他拿出天历:“圣上,依此历,大军现驻地比云京早了一季,此事启程不冷不热正正好,随着大军朝北行进,一路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天气,脚程赶快一些,完全可以在粮运前归都。城中已有不少百姓在议论了,军中子弟也皆是百姓的父兄子弟,他们打完了仗,立完了功,却一直不得回,百姓也是有怨言的。”

赵涌彦不怕边关大军,他怕的是武祠后人严涛,上一世的大将军。赵涌彦看向李肃,他还未开口,李肃就主动道:“圣上,杨大人所言有理,臣上次上表有些考虑不周,还请皇上再行定夺,臣等听皇上的。”

赵涌彦当然知道大军不能再不归了,但上次是李肃主动请奏,他可以躲在后面,现在李肃退了,把他摆了上来,看来今日他不给个说法是不行了。

这时,宋卫忽然站了出来,他道:“杨大人,李大人说的都在理,臣也深以为然。不如这样,杨大人所说的天历也有不准的时候,若是边关十二军

同时回来,怕是有慢的,落在了后面。不如先回来其中六军,剩下的待粮运结束再回来也不迟。这样百姓那里也有了交待,粮食问题也不怕生变,岂不两全齐美。”

赵涌彦心头一动,他问:“那宋正监说,该怎么安排这十二军呢?”

张宪空站了出来,站在了他义父旁边:“臣愿接下此任,不伤财劳命,合理安排十二军的出行,必不复圣上所望。”

赵涌彦道:“说起来,没有人比张副监更合适的了,以前你就一直武职带兵,想是有些经验的,此事就交由你了。”

赵涌彦快速说着不去看李肃,李肃见此并未说什么,他只是望了一眼张宪空。张宪空与他对上目光后,冲他礼貌地一笑一揖,李肃神情淡漠,没给任何回应,只是收回了视线。

下朝后,张宪空把初步的想法私下禀告给了皇上。赵涌彦见张宪空神情自然,君臣相处好似往常一样,不见一点隔阂。

有些事做了也就做了,赵涌彦从李肃身上学来的一点就是,他是皇上,他可以犯错,而错误来由别人承担,是他们在为君尽忠。

张宪空特意指出一点道:“圣上,袁阁将军自是一批六军的领路人,至于另一路,严涛严副将,他虽职位不是最高的,但领军一直有方,在作战中立了不少功劳,他可以独当一面。”

严涛,赵涌彦最忌讳的人,若是让他一直不要回来才好,但以现在形势看,袁阁将军能先归都,是为最好,至少若李肃与严涛还存了造反之心,有袁将军在也能震住一时。

赵涌彦道:“那,先让哪六军回呢?”

张宪空道:“臣以为,袁阁老将军,在这里年岁最大,该是他在第一批归都名单里。严副将还年轻,晚一些回他也能理解,百姓也能理解。”

赵涌彦放下心来:“好,就这么办。”

张宪空:“圣上,此事不宜耽搁,臣现在心中就有份名单,可以拟与圣上看。”

赵涌彦看了他一眼,最后点头道:“准了。”

张宪空被赐了笔墨,他开始写拟名单。

写好后双手呈与皇上,一旁的得展接了过来,不露声色地扫了一眼这页纸,然后递到了皇上面前。

赵涌彦看了后,满意道:“很好,就按此去办吧。”

张宪空退下后,赵涌彦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那页纸上有,他、张宪空与赵陆才能看懂的暗文,是他们私下研究着玩的,不想如今倒被张宪空拿来与他传递消息。

赵涌彦忍着不去看得展,因为纸上文字里藏着的暗文意思就一个,得展是李肃的人。

赵涌彦拿起一本书,正是他这两日正在研究的棋谱。他面对棋盘,手上拿着书,心里却在想着别的事。表面看他自顾自地下了一盘棋,实则他把得展出现的时间、过程,以及后续的一些事情联系起来后发现,此人确实可疑。

至此,赵涌彦心里的最后那点怀疑也被证实了,他早该明白的,是李肃的那盒万解丸害的他中毒,至于李肃为什么当面吃下去没事,其实很简单,那么他手快把药丸换掉了,要么,他提前服了解药,毕竟此药出自秦洞天之手,提前备下解药并不是什么难事。

早在王承柔暗含挑拨的那场对话开始,赵涌彦心里就被种下了怀疑的种子,这段时间以来,赵涌彦刻意控制自己见李肃的时间,被他控制的时间少了,他头脑开始慢慢地清醒起来。

如今得展的事一出,赵涌彦更是减少了对李肃的依赖,防备多了起来。

从这之后的朝堂上,经过了近半个月的扯皮,终于定下六军名单,以及启程日期,又是

半个月过去,边关大军在袁阁将军的带领下,开始第一批的归都,而这里没有严涛。

一个多月后,正是春意最浓的时候,袁阁将军带着十二军中的六军,回到了云京城。

李肃站在城墙上,看着归都的大军,想起上一世严涛回来时的情形,他心情难免不好。在城墙上站了许久,下来后,他骑着马慢慢地往固国公府走,走着走着,他停了下来。

他已经有些日子未见王承柔了,因为听秦洞天说,她竟然熬过了最危险怀孕初期,他其实是抱了希望的,认为她可能怀不住这个孩子,但结果与他设想的不一样,这让李肃很不舒服。

可李肃现在想她了,他想见她。于是调转马头,策马奔向容静居。

容静居里的祥和平静被李肃的到来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