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现在栀栀手头已经接到了两个铁板钉钉的科研项目。

一是淮大农科院李教授的果树栽培,由龙强负责;一是海洋农科院黄教授的淡化海水灌溉农作物,由栀栀负责……

目前还在洽谈的,是京城农科院张教授的“水培作物”这个项目。

岛上的知青们人人都想争取到这个项目……

但是,想要和这些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首要任务就是赶紧把基地建设好。一是要让大伙自己住得舒服,还得有个正儿八经的办公用的地方。二是万一这些教授要来察看的话……连个落脚点都没有,那就不好了。

于是大家一边地焦急地等待着“水培作物”的这个项目的合作细节,一边卯足了劲儿的拼命建小楼!

大伙每天会做足十一个小时的工,烧砖、搬砖、码转、砌砖,很快,两栋小楼的地基打好、一楼建好。建二楼呢,就需要用到水泥浇灌了——大家也没办法找到钢筋,就用树木替代,先刨好木板做成模子,树木当梁,灌上砂石和水泥,等待干透,再继续砌砖建二楼的楼体。

与此同时,大家还抓紧时间砍树、伐树、运树,把树木运到营地以后,又开始扒皮刨板,晾干,制作家具。

栀栀和小伙伴们又没日没夜的工作了大半个月……

终于,两栋崭新的二层小楼建好了!

申书华又带着大伙儿用木料做门框和门、单人床、书桌、柜子、椅子……

又是七八天的功夫过去,新房子全都收拾好了!

这一天,大家看着簇新的房子激动不已,男青年们红了眼圈儿,女知青们相互给对方看自己手指上磨出来的厚茧和水泡、以及胳膊上、腿上因为做工而被碰撞出来的於青和擦伤……最后大家都呜呜地哭了起来。

——他们家,到底有多漂亮呢?

申书华他们烧出来的砖头是青灰色的,砖头被垒砌得整整齐,门框、门,以及窗棂是原木色的,但目前他们还没有实力安装上玻璃窗,所以申书华做的窗户,采用了高甜甜的竹篾编织版——即两面竹篾的中间夹白纸。

这是在目前物资和资金极度困难的前提下,大家能想到的最好透光的办法。

栀栀和女孩子们一起商量着要去山里找些好看的、能开出漂亮小花的藤蔓回来,最好品种不一样,可以开出五颜六色的花朵的。到时候沿着屋顶的四条边移植,到了来年春夏,她们的房子就会变得梦幻而又美丽!

再说回新房子现有的设施吧!

男生宿舍二楼的八间单身宿舍,和女生宿舍二楼的八间单身宿舍里的布局全都一样:

房间不大,摆了一张一米五的床,这是为了考虑到万一有家属来探亲……当然了,三五年内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但谁也说不准嘛!反正床大一点睡得也舒服!

床尾处摆着一个样式简单的双门衣柜。

申书华当初在做的时候,大家就提了意见,希望这衣柜和书柜可以一体化——即衣柜要分成上中下一共四个空间,最上方和最下方用来存放平时不用的东西;中间两层,一层用来放常用的换洗衣裳、一层用来放点儿书籍什么的,毕竟有

了龙强拜师成功的珠玉在前,谁不想拥有一个好好学习、独立承担一个科研项目的梦想呀。

因为这样,申书华放慢了做家具的时间,多耗费了好几天。

衣柜的旁边是书桌和椅子……置放了这些家具以后,房间里也就没有太大的空间了。

但这没有关系。

一个人住,这些家具足够了,空间虽然小了点但也显得温馨。

其实在这个时代,独生子女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几乎所有的知青,家里的兄弟姐妹不少于三四个……人人都是和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里长大。

现在每个人都能拥有一间独立的单人房,实在是太好太好了!

栀栀她们还不仅仅只是建立了这两栋小楼。

在每栋小楼的后面,是四个坑位的厕所和四个可以关上半门的独立洗澡房!而且栀栀还让申书华他们做了出水位……

与此同时,考虑生活污水和污水净化的问题,栀栀再次广撒网,写了好多信件给叫得上号的工业大学,询问他们有没有在做污水净化的项目,她们海鸥岛可以按他们的要求来提供实验数据。

但毕竟海鸥岛上只有农耕业和捕鱼业,估计也达不到工业化净污的要求……

不管怎么说栀栀还是发出了询问,万一对方有回应呢?

再就是岛上的水电问题了。

水呢,山顶有源源不绝的淡水溪流,目前男青年们已经开了一条小渠沟,为保证不浪费淡水,大家用碎石头铺好小沟渠……用栀栀找团委要的水泥糊好了水泥渠,从山顶一路蜿蜒着经过他们的菜地,又做了预留的灌溉口,最终抵达营地后头的厨房那儿。。

所以现在,大家已经不需要每天去山上挑水回来了。

电呢,是栀栀再三写信拜托三哥帮她找太阳能电池研究机构。但三哥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相关的研究机构,最后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沪市的一家研究硅单晶电池的科研机构。

但不好的消息是——

这个机构似乎也已经停止了运转。

栀栀不服,她不但给这个机构写了挂号信过去,同时还让三哥想办法找到其中几个研究员老家的地址,她一一写了信去……

希望能有回音吧!

当这两层小楼落成时,栀栀特意给大家放了一天假,一块儿划船去镇上逛逛。

当然了,也因为她还是镇知青办的副主任和组织干事,是需要三不五时的去镇上了解一下情况的。

在出发前,栀栀还给大家分发了粮票。

——她们是十二生产大队的知青,上级每个月都会固定的拨粮票下来。

但目前十二生产大队的知青管理比较混乱……一共约二十来个知青,被分成了两半,一半儿跟着大当家在正义岛,一半儿跟着栀栀在海鸥岛。

在栀栀当上镇知青办组织干事之前,栀栀得听徐拥军的,因为知青们每个月的贴补粮票由知青办发放到徐拥军手里;现在呢,就是徐拥军他们听得栀栀的,因为上边儿拨下来的粮票在栀栀手里。

栀栀深知正义岛上的陋习可不是一天就能扳正过来的,她还没空想办法纠正大当家的想法,也没找到很合适的时机,所以目前的粮票分发办法,还跟之前一样——每

个月按人数均分。

就这样,一大早的,大家一块儿去了镇上。

洪禾禾她们先去逛街、或是去找在其他生产大队插队的知青们玩儿;栀栀就先去了知青办。她快手快脚地处理完一大堆积压的工作,这才出了知青办,准备去一趟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