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沉没的国度 7(第4/11页)

“这个时候,会给你转电话吗?”幸长嘟哝道。

中田呆望着空中说:“我有首相床边热线电话的号码……”

幸长有些尴尬,悄悄地离开大家,去了唯一的窗户边。

在厚厚的挡光窗帘外面,死寂的夜空,一部分已经露出了灰白。


清晨七点如此早的时间,各大报社、通信社的社长和社论主笔、东京都内电视台的社长及节目编辑局长,纷纷集中到了位于永田町的喜来登饭店。这里没有摆放公司的旗帜,完全像是参加早餐会一样的随意气氛,大家在大厅里碰了面,似乎也不怎么打招呼。

在饭店靠里边的贵宾厅,年轻的秘书们和内阁的官房次长,把社长们迎接进去。东京大地震时,这里曾受到很严重的损害,但现在几乎已经全部修复了。

一位秘书说:“首相和官房长官马上就到。内阁会议稍微延长了些,不过我想那边马上就会结束了……”

“内阁会议?”一位社长皱起了眉头,“在这样一大早召开?”

“是啊……”秘书回头瞧了一眼次官后回答道,“今天早上五点钟,大家就被召集起来了……”

围在桌子边的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田中先生……”一位社论主笔向次官招呼着,“事态相当紧迫了吗?”

“的确……”平常既能干又开朗的次官,表情阴郁地说,“让我们也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最后再问一遍……”首相环视了一下集结在官邸的阁僚们之后说,“公开发表,定在这两个星期之内,根据形势需要也可能提前……这一点没问题吧?”

内阁官僚中,外务、大藏、防卫三位大臣,面露难色地抱着胳膊坐在那里。其余的成员则低着头,既不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

大藏大臣摸着下巴,轻声地叹息说:“事态变得如此糟糕啊!到灾难降临所剩的时间,一下子就少了一半多……”

“一个月……至少给我三个星期的缓冲时间,行不行?”通商产业大臣还不肯放弃,希望再争取些时间。

“我与财界的一部分人士,已经内部交流过。对他们来说,要谋求对策并形成方案的话,两个星期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些工作还没完成之前,人们听了公告就陷入大混乱的话……”

“总之,混乱是避免不了的啦!”官房长官说,“到了这种地步,倒是要警惕外国突然把消息走漏出去。”

运输大臣问:“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是不是有外国的学术团体会发表什么?”

总理府长官回答说:“总部的人说这种可能性很大。现阶段,虽然还不清楚究竟哪些国家,多大程度地掌握了情报,但最近在日本列岛周围调查的外国船只、飞机和人造卫星,却突然开始增加了。当然,这也与我国开始秘密向四处派遣密使试探移民问题有关。所以,有些国家的政府首脑,虽然现阶段还没向外披露,但却是知情的。”

防卫厅长官说:“我认为还是先别公开,把消息封锁到最后阶段比较好。参谋总部的人也是同样的意见。在社会上没传开之前,要彻底保密,利用这段期间来全力做准备。否则,结果可能无法收拾。”

“在我看来,两个星期比较妥当……”大藏大臣终于这样说道,松开了抱着的双臂。“在国际金融投资方面,日元已经被大量拋出,外债中也出现了即将拋售的苗头。本以为是大地震灾难造成的影响,可是股票市场在年底曾经一度出现买进而停止下降,在刚才谈到过的派遣特使以后,又逐渐开始出现拋出的苗头了。在欧洲,停止过一段时间的、面向日本进行的结算,又开始出现。……似乎可以判断,在我们派去过特使的地方,情报已开始被泄露了。有鉴于此,我们还是先争取主动比较好。两个星期为限,也许比较恰当。”

外务大臣说:“最好还是早点通告韩国和中国吧。特别是韩国,它也会在相当程度上,遭受到实质性的灾害。另外从国际信义的角度,我们还应该在这一两个星期内,可能的话,向他们通告我国新近所掌握到的有关地理大变动的预测数据。”

首相回头问外务大臣:“联合国的托管理事会,估计什么时候开会?”

“应该在三个星期以内吧。在事务所的协助下,对理事国做的事前工作,也基本上结束了。不过,最大的障碍还是澳大利亚。另外,作为有利害关系的当事国,印度尼西亚当然也可能会提出某些要求……因为毕竟是非常事态嘛。即便联合国托管理事会,设法让各国达成一个基本一致的意见,但这样做在安理会合联合国大会上,却未必能站得住脚。托管是为了谋求各地区的自治独立,而这种做法,却违背了联合国托管的神圣理念,意味着实质性的侵犯和占领。要是出现了这种批评意见的话,恐怕就相当难办了。”

“实际上,倒真会变成这样啊……”通商产业大臣小声地说道,“设想一下,如果在居民仅有十几万人口的新几内亚,一下子拥进千万以上的日本人的话……”

“多田君,战争时期你不是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吗?”防卫厅长官略带嘲讽地说,“很怀念俾斯麦群岛和新不列颠岛吧?”

“要是怀念那儿,又会被说成是军国主义喽。”外务大臣说,“对方既然非常敏感,就要小心点儿才行……”

秘书进来对首相耳语了几句。首相点了点头。

“那么……在两个星期以后公开发表这一点上,已经没有异议了吧?”首相说着站起身来,“另外,你们对新闻记者可要当心点儿。 接下来,我们要去和他们的上司见面……”


“国内宣传,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主要的问题还是国际舆论。”A报社的社论主笔,边说边用手里的汤匙搅拌着杯中的玉米片。

“的确……”官房长官附和着说,“外务大臣就很担心这一点。”

M报社的社长说:“与几家报社的大记者,比如和《纽约时报》的古拉哈姆、法国《世界报》的科瓦路斯基,谈一谈怎么样?”

“两个星期,倒刚好是一个勉强能敷衍得过去的时间。” Y报社的主笔说,“自东京大地震以来,外国报社及通信社便一直让特派员在日本盯着。……而且,近来更有加紧注意的势头。外国记者已经渐渐地嗅出味道,就算我们跟他们达成协议,并且他们也愿意合作, 没准儿什么时候就被泄露出去了呢。前一阵子,不是刚发生过一家大众周刊杂志,登载了一位醉酒的科学家的发言,让大家捏一把冷汗的事吗?现在,仍有外国记者对那位科学家紧追不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