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许明成和金氏商量事情的时候, 许淙在数银票。

因为戏班子的班主很快同意了三本画册一百两,所以许明成就让许桥过去代签了契约,将契书和银票拿了回来。

许淙现在就在认真地点数着手里的钱, 今年的分成已经先借出去了, 所以他只有戏班子的一百两入账, 以及之前攒下来的那部分。

“一、二、三……九十五、九十八……”

“一百一十二!”

那些零散的一两钱碎银,以及铜板等不提,许淙总共数出了一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比预估的要多那么一点点。

不过也没多多少, 多出的这一点点, 正好留给自己做零花钱。仔细想想, 他的这些零花钱没准还比渣爹的要多不少呢。

想到这个场景, 许淙哈哈笑了起来。

他心满意足地将银票放好,然后便开始学习。

因为之前在云阁老家里接受了他老人家的指点后,让许淙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所以他现在先把云阁老讲过的内容找出来仔细看了一遍, 再顺着他的思路揣摩,果然觉得对这些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了。

许淙非常高兴, 花了两天的时间把云阁老教导的东西都思索了一遍, 直到把它们都悟透了,才放下书本,心满意足地走出房门。

“青木,青木——”

站在廊下的青木连忙跑了进来,“少爷, 小的在, 您有何吩咐?”

许淙望着院子里的积雪, 突发奇想, “我们出去逛逛吧!”

他们来到京城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没有出去过。

最开始的几天不出去当然是因为旅途劳累,后来不出去则是要准备拜见云阁老,虽然许淙每天都有用心读书,但云阁老的大名还是让他有些紧张的,就不敢出门乱逛,免得思路被打断然后在云阁老面前发挥不好。

但现在已经见完了云阁老,学习方法还得到了他老人家的肯定和指点,对方教导的东西自己也已经融会贯通了,所以许淙的心情就有些放松下来,想要出去看看。

这可是京城啊。

天子脚下!

而且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已经画好了《竹精传记》的第六册。但因为那天见面的时候邹东家没有催稿,还说了排戏的事,所以许淙就忘记提自己已经画完了,正好今天可以拿过去,顺便看看之前的第四册、第五册卖得怎么样了。

“青木,我爹呢?”

青木回答:“少爷,那天我们从云阁老家回来之后,老爷就出去了。这两天也是这样,小的今天早上就见了老爷出门,现在还没回来呢。”

许淙哦了一声,算了,既然渣爹没时间带他出门,那他就自己去。

“青木,你收拾一下,我们等下就出门,我现在先去跟我奶奶和我娘说一声。午膳我们也不回来吃了,就在外面吃。”

青木对许淙是非常信服的,当即说好,“不过少爷,我们都不认识路,还得找个认识路的人领着才好。”

许淙想想也是,京城可不比勉县或者恭州,他带着人就可以出门。京城不但地方大,而且人也更多,有个熟悉的人领着会更好。

于是便问:“我桥叔呢,他跟我爹一起出门去了吗?”

青木摇头,“没有,桥老爷今天好像没有出门,小的这就去看看。”

许淙:“那你去问问桥叔,看他有没有空闲,若是有空闲就请他跟我一起去。桥叔之前也在京城住过的,肯定认识路。”

青木点头应是。

等许淙跟王老夫人和金氏说完回来,许桥和青木已经等在院门口了,许桥一看到他就高兴道:“淙哥儿,你要去哪儿玩?”

“桥叔别的不知道,京城有哪里好玩的那是都记得牢牢的。远了有大相国寺,那边逢十的日子会有庙会,可热闹了。近了有外城的瓦市,那里不但东西好吃,白天的时候还会有人登台说书,亦或者是耍杂技等,也很热闹。”

许淙想了想,发现自己两个都没去过,不过庙会的话以前在其他地方的时候倒是见过几场,于是便道:“那就去瓦市吧,我们正好在那里用膳。”

“桥叔,你知道京城的祥云书坊在哪里吗?”

“我还要去祥云书坊一趟。”

许桥说当然知道,离他们要去的瓦市不远,正顺路,于是就带着许淙从梧桐院不远处的角门出去了。

出来之后许淙难得地感慨了一下,怪不得之前邹三表弟很生气自家住了梧桐院呢,因为这个地方的确是好。

不但靠近花园,还有一个角门通往外面。

像邹家住的松柏院就没有这么便利了,之前他们来的时候金氏带自己去拜访过,那个院子比较偏僻,周围不但有高大的树木遮挡了阳光,而且想要出门的话得走前院,不但很显眼还会兴师动众。

相比之下,还是梧桐院好。

不过再好也没有自家好!

想到这里,许淙便问:“桥叔,你有没有帮我找房子啊?我都跟我爹说好了,要在京城买一座房子。”

许桥哈哈笑,“找了。”

“淙哥儿你真出息,你爹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只会帮家里干活,哪里买得起房子啊。就是他考中进士之后,也是租住了官府的房子。”

“在京城买房子我们想都不敢想。”

许淙得意一笑。

他肯定要比渣爹厉害的,不但考试比他厉害,赚钱也比他厉害,现在渣爹还倒欠了他五百两银子呢,要明年才能还得起!

许桥不知道许淙在心里又把许明成踩了一遍,继续说道:“那天你爹跟我说了之后,我就去找了找。京城的房子,越靠近皇城越贵,有些地方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就比如我们之前去过的云府,就是朝廷赐下的。”

“像你外祖父家这种四进的宅邸,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当年买的时候不过三五千,但如今已经涨到了上万两,而且一般人还不能买,得是大官才行。”

许淙惊讶,“好贵!”

“是啊,”许桥感叹,“当年你爹成亲的时候,族里也想过要不要帮你爹在京城置一座房子,如此也算是落地生根了。但一打听发现远离皇城的三进院子都要两三千两,于是就止住了这个念头。”

接下来许桥就跟许淙科普了一下京城的构成,他说京城分内外两城,皇宫在最中心,然后是皇亲国戚、勋贵、官员们居住的内城,接着就是平民百姓居住的外城了。

当然这个划分也不准,因为有些穷困的官员就住到了外城去,而有些有钱人家虽然没有功名,但也住到了内城。

许明成还在翰林院的时候,他们就住在内城靠边的地方,那一片是官府专门建出来给官员们住的,一个月只需要一两银子。不过地方不大,并且只有一进,仔细算起来还没有他们现在借住的梧桐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