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老话说,七不出门,八不回家,乔瑞臣要出塞,也是过了初八才走。

西宁镇的烟火成了正月里最热门的话题,连西平郡那边都有听说,还有好些权贵人家走程家的关系,找到乔家来,想要几份烟花元宵节的时候放。

苗婉让阿雅全都拒绝了,顾姝窈也没再做烟花。

两个人都很清楚火·药这个东西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有多大,连圣人都清楚不能随便使用,她们并不会上赶着找死。

苗婉一门心思给乔瑞臣收拾行李,连带着淘淘也知道爹爹要出远门了,甚至连她叫做四岁的生辰都没办法参加。

小家伙嘀咕了几句要少一份生辰礼的话,可能自诩不叫三岁,成长了,人家话说得特别聪明。

在苗婉给乔瑞臣准备药物的时候,淘淘一脸忧伤摸着娘亲的大肚子,像极了耿氏摸她脑袋的样子。

“弟弟妹妹,好可怜哦,生辰没爹爹, 第一份礼哩。”

苗婉有些诧异,“谁教你说的?还挺溜。”

淘淘现在说话比以前利索太多了,前头还叠字多,咬字不清。

过完年跟吃了激素似的,奶声奶气的小嗓门像是迫不及待要起飞的黄鹂,每一声都带着脆生生的活跃。

淘淘嘟嘴,“淘淘,可聪明惹!”

闺女不经夸,刚夸完就惹。

苗婉故意逗淘淘,“你不用替弟弟妹妹担心,你爹爹走之前已经将他们的礼物都准备好啦。”

淘淘瞪大眼,淘淘不可思议,淘淘……扭腚就跑,还没跨出门槛去,黄鹂就先喊破了嗓子,“爹爹!小棉袄呢??”

耿氏进来的时候,苗婉捂着肚子笑得前仰后合,嬷嬷在一旁无奈挓挲着手,怕她摔着。

见苗婉还有心思逗闺女,耿氏心里松了口气。

说实话,在儿媳妇怀着身子的时候,儿子出远门这种事,耿氏更心疼苗婉。

孕妇本来就容易心思重,小两口感情看起来也比以前好许多,她担心苗婉难受。

“都收拾好了?我从京城带了些铁皮石斛,回头你留下些,给瑞臣带一些,到时候让他们煮水喝。”

苗婉不拒绝婆婆的好意,“行,待会儿我让人去拿,也给表哥些吧,他见相公出门,也觉得不该耽误功夫,过了元宵就入关,再淌一淌商路。”

阮嘉麟本来是想着,年前出去一趟差不多了,等回头新行商代替了以前那些被惯坏了的,若是顺利,他就跟着运送货物的队伍一起入关。

若是不顺利,他就四·五月里入关,再寻摸些合作的,那个时候气候也舒坦,热了总比冻着好。

谁知道乔瑞臣这么拼,阮嘉麟被自家媳妇嘀咕了几句,再加上过年发的奖,大家都在拼,他被激得也不想等了。

如同苗婉所说‘时间就是金钱’,与其等着看效果,不如直接再去淌一边关系,这样最差也跟原先最好的预估效果差不多。

苗婉心疼相公,也心疼表哥,但苗世仁只心疼乔白劳,其他元老……越卷越好哇!

不过表面上该有的心疼还是得有的,具体表现在给乔瑞臣收拾行李的时候,想到啥好东西,肯定都得分阮嘉麟一点。

耿氏自然没什么不同意,圣人归还了乔家的家底,可乔家本来也算不上什么富裕人家。

寒门学子爬上来的,除了贪官,就没几个有太多底蕴的,最多算一般富贵人家。

家里绝大多数家财,如今都是苗婉赚来的,耿氏现在的底限就是只要不养面首,儿媳妇想给谁都行。

简而言之就是没有底限。

耿氏过来,也是为了跟苗婉说阮家的事儿,“你大表哥家的二郎过完年十三了,早晚要考虑回江南科举的事情,你大表哥今年秋闱,听你爹的意思应该是十拿九稳。”

苗婉没明白婆婆想说什么,“大舅母想二郎送到京城?”

当初阮嘉笙跟着二叔和乔盛文两口子入京,主要是为了赶考,怕孩子们路上颠簸站不住,只带了妻子和大儿子入京,两个小点的儿子都留在阮大夫人身边。

“她还没拿定主意,我听着是有想回江南的意思,她只是问我,咱们什么打算。”耿氏也没卖关子。

“瑞臣这趟从外头回来,少不得得入京面圣,到时你想回去看看吗?若是你们都回去,让孩子们跟着你们走,更安全些。”

都是半大孩子,没有长辈跟着,谁都不放心。

苗婉暂时还没想过这个问题,她下意识摸了摸肚子,“那我走了,西北这边……”

“我和你爹都在这边,你爹说将来瑞臣很可能要在西北呆很多年,到时候咱们一家子都在这儿,可阮家不一定会留下,得提前有些章程,省得阮家为难。”

阮祈心疼外甥女,而且阮家如今能安生下来,都是苗婉的功劳,若是她需要,阮祈连提回江南的事情都不会提。

苗婉明白了婆婆的意思,对这些人情世故她还真是差点意思,幸亏婆婆提醒。

等收拾好药材,苗婉跟婆婆一起去了正屋,跟正在规划外头行程的乔盛文父子商量。

“即便内陆的物流中心都要以朝廷为主,可这事情必然不能交到别人手里,否则稍微遇上几个贪的,不但老百姓们买东西没办法便宜,甚至物价还会更贵。”苗婉跟父子道。

“因此,我想着,我们提前给圣人进一份折子,关于物流中心怎么开,以哪些地方为中心,由谁来负责,谁来执行,谁来监督都规划好,三足鼎立的局面无论如何都要更稳当些。”

这就像是后世集团有大项目,提前个一两年就开始搞项目方案没差别,给圣人进折子,就是把策划方案提报给大领导审批。

一定程度上,提案的过程,也方便负责人把控一部分项目进展。

乔盛文予以赞同,“阿婉想的很周全,麟哥儿不是走了一趟内陆?你们提前确认一下相关的人选,报到圣人那里,监督由朝廷派遣官员为好,其他事情都有很大的余地。”

苗婉不这么想,她觉得,执行这一部分有危险,路上的情况很复杂,不如将各地藩兵都联合起来,在他们中间打通一条线。

如果想要跟藩兵合作,那执行必然得是朝廷才行,他们这些甭管是官眷还是商户,藩王才不会鸟他们呢。

至于负责的人,就是各地的商会。

苗婉更想将监督的职责给拿下来,制定规矩的那个才能掌控事态发展,不让事情失控。

咳咳,说更实在点,主要是监督嘛,甭管碰上贪的还是不贪的,都得讨好,反正少了谁的银子,也不可能少了监督的。

她不可能将赚钱多少说了算的差事给别人。

乔瑞臣也赞同媳妇的意见,“藩王都是皇亲,等闲朝廷不得干涉藩王领地内的政务,若是能有机会窥见一二,圣人必然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