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第2/2页)

这东西目前还是个半成品,因为只有空调内真正起作用的那一部分,没人顾得上外壳好不好看,那些都是真正成功以后才会花上那么一丢丢功夫去想的事。

胤祚瞅了瞅这台过于丑的空调,转身去外面看空调外机。

空调的内机和外机都是按照他给的图纸说明来做的,就是在型号上有点问题。

由于工艺问题,做得太大号了,是现代机器的一点五六倍,太占地方了,运送和安装都不方便。

“空调的内机和外机都得再做小。”

“这个出水口得用管子连接,不然水会到处都是。”

“连接空调内机和外机的铜管得包起来。”

“外壳上也得费点心思,我们做出来的第一台空调可是要送给太皇太后的。”

一群人闷头就是干。

还没等他们干出点成绩来,大清各地的蝗虫等到了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开始一一孵化,从松软的泥土中爬了出来,一个接一个地趴在农作物上。

一两只蝗虫对农作物的伤害性还不大,可当蝗虫的数量成千上万,如一片片黑压压的云压过,就成了灾难。

水嫩的农作物不用说,硬一点的树叶树皮都会被啃,运气不好,蝗虫过境时碰巧在户外的人都会被咬上几口。

以上是过去闹蝗灾时的情形,今年有些不太一样。

早在各地收到今年继续扑杀蝗虫的政令时,很多人就已经自发地去土里挖蝗虫卵出来烧,还有人准备了鸡和鸭,组成灭杀蝗虫的小战队。

不久后,第二份政令来了。

这一份政令异常地长,里面包括了怎么孵化蝗虫卵,怎么制作蝗虫饲料,怎么喂养鸡鸭,油炸蝗虫的做法等等。

各地官员将信将疑,本想着试试看再说,等看到政令的末尾有一句不太正经的“以上办法全来自皇庄”,完全不官方的解释,顿时恍然。

原来是六阿哥搞出来的,那没事了。

政令在路上走了很长的时间,个别地区温度高一些,蝗虫都快孵化出来了。

有百姓尝试着挖出蝗虫喂鸡,没几天就发现鸡长得又快又大,十分结实。

有人听说京城许多达官贵人都在吃油炸蝗虫,实在好奇味道如何,那么一炸,而后一发不可收拾。

油炸蝗虫的美名由南及北散发开来,好似滴入水里的一滴油,扩张的速度极快。

家里的老老少少都下了地,挖土的挖土,抓蝗虫的抓蝗虫,务必把银子、不,蝗虫尽早地收入口袋。

康熙在京城等了又等,竟然没等到一处地区受灾的消息。

以往蝗灾严重需要赈灾的地区,今年没有多少粮食受损不说,家家户户都靠着抓捕蝗虫、喂养鸡鸭赚了不少钱,据说个别勤劳的人家,靠抓蝗虫买了房。

更令康熙不敢置信的是,民间竟有不少地方把蝗神庙里的像换成了胤祚。

康熙:“……”就、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