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万里凝(八) ◇(第2/2页)

周檀回头看了一眼,黑衣立刻了然,回头关了房门,又站在窗前示意随行侍卫清理酒楼客人,退到了十步开外。

本就是清晨,不消片刻,酒楼中便只剩下了他们五个人。

周檀这才开口:“月初,你应对苏氏旧案有所耳闻。”

任时鸣点点头,有些迟疑地道:“就在兄长外放回京那年,汴都出了一件惊人血案,户部尚书苏怀绪大人在人来人往的樊楼中被杀身亡,刑部和典刑寺联手破案,最后抓了一个无名小卒应付了事……有人以雷霆手段压下了案子,并在这之后秘密处置了刑部和典刑寺一批经手的官员,后面这件事,还是兄长告诉我的——听闻,杀人者是身份不凡的皇亲国戚,不知是买通了哪一方的人,竟让苏氏也未追究下去。”

苏怀绪,就是苏朝辞的父亲。

周檀“嗯”了一声:“杀人者是谁,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

高云月恨声道:“是太子。”

她顿了一顿:“苏怀绪大人是清流文臣,太子与他无冤无仇,为何甘冒这么大的风险,在樊楼中杀人?”

周檀的目光飘忽了一下,似乎是在出神地想着些陈年往事。

最后,他只是简短地说了一句:“太子并非皇后亲子。”

一语如巨石入水,任时鸣被吓得一颤:“什么?”

曲悠垂着眼睛思索。

宋昶虽行事疯魔,可碍于自己的身份不明,极重嫡庶尊卑,即使正妻产子之后便撒手人寰,连皇后之位都是他登基后封的,他也早早地将嫡长的宋世琰立为了储君。

并且再未立后。

“皇后出身世家大族,刚嫁给陛下时并不得宠……当时苏尚书的妹妹与皇后交好,常入太子府探望,一日,皇后瞧上了她带的侍女,便留了下来。”时间紧迫,周檀说得十分简略,“陛下宠幸了这女子,因她有西韶血脉,并没有给她名分,皇后本想借她邀宠,不料她自己倒了避子汤,比皇后怀孕更早,于是皇后恼怒,叫人将她挪到了暴室。”

宋昶年轻时亦是个风流性子,不能给名分,宠幸几回后便将这女子弃之脑后,连她怀孕一事都不知道。

况且将她关入暴室不久之后,皇后被医官诊出了喜脉。

一侧是张灯结彩,一侧是凄冷暗室,女子在暴室中受尽苦楚,深深地恨上了皇后与宋昶。

那时宋昶并未登基,太子府也就不像宫中那么森严。

女子与皇后同日生产,暴室的老嬷嬷给她接生,孩子刚落地,她就听闻皇后产后血崩,生下一个孩子后便失血而亡了。

心中刚刚掠过一阵报复快感,这女子就想到了一个更加恶毒的主意。

她本是从边境偷渡的西韶人,隐瞒身份入了汴都,想找个谋生活计,因着年轻貌美,这才被苏氏看中收为了婢女。

但她心中一刻都不曾忘了故土。

女子平素温和有礼,先前宋昶和皇后的赏赐都被她埋在了后园古树之下,如今她将这些赏赐全数取出,分了一半给那几个老嬷嬷,买通乳娘,在皇后死后兵荒马乱的夜里,将二人的孩子换了。

成功之后,只养了两日,她便带着皇后亲子藏进粪车、逃离了太子府。

自此之后,西韶女子的儿子便被当做皇后亲子养了下来。

后来宋昶登基,追封正妃为皇后,那个孩子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储君。

直到数年之后,苏怀绪在非常偶然的情形中重新遇见了那西韶女子,她生得貌美特别,当日在苏府中时便让他印象深刻。

那女子已然苍老,疯疯癫癫地在市井流浪,看见他像见了救星,话都说不清楚,只求他带她见太子一面。

苏怀绪拖了良久,实在担忧她有皇后的遗物相赠,便在樊楼设宴请太子过去,宴过一半,他着人将这女子带了上来。

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女子竟是装疯的。

看见太子之后,那女子便痛哭流涕地扑了上去,一面哭着喊“儿”,一面怪笑着去咬太子的手指,要和他滴血验亲。

苏怀绪大惊失色,连忙屏退了所有护卫,可他自己未来得及闪躲,被太子留了下来。

太子完全不信自己是这疯癫女子的儿子,本想请他做个见证,可血入水中,即刻相融,他于那一刻想起了自己少时不断卷曲的发和比其他兄弟更为深邃的眉眼,如坠冰窟。

为了隐瞒这个秘密,他当机立断,拔剑杀了苏怀绪。

储君谋杀人臣,是为大罪,太子心知瞒不过,干脆脱簪请罪,请废储位,只说是酒醉动怒,一时误杀。

他这一招以退为进算得极准,德帝为保太子,安抚苏家,以天子威严将这桩案子压了下来。

然而让太子并未想到的是,苏怀绪在带着那女子见他之前,曾将此事告诉了另外一个人。

顾之言。

在苏怀绪死后,顾之言第一时间警觉,叮嘱周檀在明面上退出了苏氏案的调查。

不料苏朝辞失父,来寻周檀帮助,二人在顾之言那里跪了一晚上,终于让他松了口。

那西韶女子当初做事不够干净,苏怀绪手下也有奔逃的下人,东拼西凑,竭尽全力,周檀和苏朝辞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苏朝辞立誓报仇,但一时无可奈何,只好明哲保身,辞官回家丁忧。周檀则顺势在朝中弹劾了他几次,哪怕丁忧期满,也压着没让他复官。

因为二人都清楚,苏朝辞若在官场,即使他什么都不知道,太子也会将他视为眼中钉,保不齐哪一天便会寻个理由将他暗害。

也是因为这桩荒谬的苏氏旧案,顾之言和周檀双双绝了扶持太子的念头。

高云月和任时鸣彻底听傻了,曲悠虽有诧异,可是这皇朝表面光鲜,背地里连宋昶本人的血脉都不清不楚,朱红宫墙之下,还不知掩埋了多少宫闱丑事。

她已经见识了一次,心中不禁嘲讽地想。

真是父不父,子不子。

不过……太子当初为何勾结西韶人,她此刻终于明晓了。

一切被书写的历史,果真都是有迹可循的啊。

作者有话说:

悠:历史八卦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