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农忙暂时过去, 六月既望,是一年一度的大狩之日。

名为大狩,实际上从大业立朝开始, 这种狩猎活动就一直是给官宦子弟游乐赏景的, 先帝还是监国太子时,本意废除,或改成与民同乐的竞试活动。然而考虑到一系列新政实行下来, 朝中的一些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老臣突然勒紧裤腰,一个个怨声载道, 久而久之, 或引起人心不满。

因此太子非但没取缔大狩,反而亲自主持了狩猎活动,还因为这活动办得好, 在那个流言漫天的时候得到了不少支持与拥护。

太后与陛下前往旻山的御麟车, 华盖宝顶, 璎珞招摇, 沿日影下澈的清溪,一路不紧不慢地行驶。

这还是小皇帝第一次参与大狩,车中,太后向陛下介绍大业关于大狩的旧俗,其中就提到一点:“狩猎也是历代先王擢拔大将军的好时机, 几代先皇就是从大狩里挑中了武举剩下的人才。陛下要学会慧眼识人, 看到参与狩猎的人群里, 有谁是堪当大任的。”

又说到一个逸闻典故:“陛下, ‘走马任骠骑’一直是我朝流传的美谈, 几代大将军都是先祖宗们在马背上任命的。”

陛下对这些显然很感兴趣, 好奇地眨着葡萄大眼:“是嘛, 父皇呢?有没有指定哪个大将军?”

姜月见点了头:“自然,也有。”

楚翊兴奋地问:“是谁啊?”

姜月见思绪顿了一下,似乎不愿意说,但被陛下问得紧,加上也无法隐瞒,她垂眸,柔声道:“是冼明州。”

一提到这个名字,楚翊的脸色就如同茄子似的,涨得紫红紫红的,细看来,眼眶里满满盛着怒意。

姜月见知道他为什么生气。

在朝野内外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是冼明州贪功冒进,挺进大漠,抽调走了大半兵力,却中了胡羌声东击西、诱敌深入的奸计,害得三万胡羌骑兵神出鬼没地包围武威,酿成了惊天惨案。

楚珩战死,王师回朝,立刻就要着手清算,那些人互相推诿,争论着谁是这场战役之中最大的战犯,换言之,帝王驾崩,是谁之过,谁犯的错误最大,谁就应当受到最大的惩罚。

当时百官议了一个月,最后,判定是冼明州好大喜功,论罪当诛。

不怪楚翊,就算他不相信,他身边的大臣也均是这样对他灌输这个认知的。

一个小孩儿失去了父亲的那种苦闷和悲痛,这是身为人子理所应当会有的。若是无法发泄,连一个罪魁都找不着,他心里更难受。从那一天起,楚翊平等地憎恨着胡羌与冼明州。

但姜月见知晓的是,当时冼明州手里有楚珩的密旨。也就是说,他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先帝的调令,至于中了胡羌的圈套,那是谁也无法预料。

姜月见力排众议,认为错不在冼明州,然而还是为缓和局势,将他贬谪至碎叶城。

楚翊紧皱眉头:“母后,你把冼明州又弄回岁皇城了……”

他是那样不满,嘴唇轻轻地嘟着:“你不怕朕报复他么?”

姜月见点点头:“好啊,只要陛下不滥用陛下的权力,从人子的角度去报复,母后随便你。”

末了,不忘了提醒一下可亲可爱的小陛下:“冼明州的小臂比你的大腿还粗,像你这样重的石墩子,他随手一扔就是好几丈远。”

“……”

陛下心头发憷,消灭了找冼明州单挑的念头,可还是不满地狡辩道:“朕不懂,母后为什么要这样包庇冼明州。”

姜月见摸了摸陛下的小脑袋:“你觉得是包庇,但你父皇心里未必这样想。”

楚翊哼了一声:“父皇都入土了,他怎么想,母后就知道?”

姜月见笑吟吟反击:“那你父皇准你在太庙旁边吃烤肉的时候,他怎么想,你怎么知道的?大孝子。”

“……”

说不过母后的小皇帝,无比郁闷地闭上了嘴巴。

但他还没有放弃找冼明州报仇,不用以势压人的威权,单从人子的角度,去报父仇。

翠华摇摇,行于旻山止。

先行兵马已经在山脚下安营扎寨,露天的旷野上,不久之后已是炊烟袅袅。

这里有巨大的露台,充当士卒搏击的校场。每年大狩,都会有三军盛事,京郊大营中最勇武的军士会站出来,展示自己以一当十的才能,从而被上位者选中,得到一个更高的军衔。

除了这些血肉相搏的激烈争斗外,另有捶丸、击鞠、投壶、射箭等比赛,从六月十六到六月二十三,每日都有。

山路虽然崎岖,然每逢大狩时节,都有百姓翻山越岭,赶着偷偷进禁地偷窥热闹,驱逐不去。

这样的热闹,也是从楚珩十二岁监国以来每年都有的,百姓如果犯界,军将不得加害平民,应使好言相劝其离去,若不成,再以武力恐吓,如非万不得已,不得亮出刀剑。有了这样的规定,一些熟门熟路的百姓胆子便大了起来,从大狩开始那一天起,便日夜徘徊旻山不肯离去。

姜月见以往作为皇后时,是没有机会随行旻山的,她只是听说大狩热闹非凡,比赛精彩绝伦,虽然一直心痒,但让她开口去求楚珩?那是万万不能。

这也是她作为太后,第一次亲自主持大狩。

太后与陛下均有单独的王帐,帐篷呈鼓包形状,入内,穹顶上缀有宝蓝簇锦花纹,帐篷中设有一张梨木软榻,作为入眠和其余休息的场所,除此之外,便是兵器架、妆台、杌凳、圈椅等物,相比坤仪宫,这一切算得上简陋,但保障七日的生活用度,还是足够。

今日只是先安营休息,明日开始,便是会操与角抵,这些都是最精彩和激烈,也是姜月见最期待看见的。

一路行来,陛下已经疲乏,先入睡了,姜月见让翠袖去照顾他歇着,并叮嘱了她:“无论发生何事,今夜,万不可让陛下醒来寻哀家。”

翠袖自知这是个艰巨任务,若陛下一觉到天明那还好,若陛下中途醒来吵嚷要母后,就是斩了她的头,只怕也拦之不住。翠袖临时受命,破釜沉舟地领了懿旨,视死如归地去了。

人走了以后,姜月见便又吩咐玉环:“将哀家的御麟车驶来,叫上太医。”

玉环多了一句嘴:“哪个太医?”

随行的太医有两位,苏太医,和隋太医。

姜月见瞥了她一眼,“你说哪一个?”

玉环抿唇,轻声道:“奴婢怕叫错了……”

姜月见还能听不出她的揶揄?小宫人知道太后娘娘今夜心情好,所以胆子大地敢来打趣,换了平时,只怕还得掂量几下惴惴不敢说话。

御麟车载着太后与太医,徐徐沿溪水而上。

车中亮着一盏明明灭灭的橘灯,照着两人相视沉默的脸。

终究,是姜月见率先打破了沉默:“你不问问哀家,带你出来所为何事,是何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