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节 北归(一)(第2/2页)

即便这样买下来,比起运河上那一层层的关卡和慢如牛的航速,航运公司的服务依旧是廉价的。

吴法正这次同样选择了海运。哪怕他从来没有坐过海船,哪怕身为内陆人,他天生就对大海有所恐惧。

翌日,旧世界的国庆日,新世界的……班船起航日。

青袍方巾,挺立码头的吴秀才,此刻背着手,神情复杂地环视着港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来之前,他打死也想不到,天下尽然还有上海港这种遍地充斥着“铁牛流马”,乃至不可思议的“机关”之地。

“朝廷是如何准许尔辈就此生根发芽的?”

这个问题吴法正不得而知。

但有一件事他知道:上海港各工坊的大致产能,以及每岁从南方运到上海港的粮食数量。

这些并不是保密数字,有心商人随便收集一点当地报纸就能找到各种数据。

吴法正统计完这个数字的那天,他就确定了一件事:大明真要亡了。

“大厦将倾,吾辈如何独善其身?”

良久,听到班船的汽笛声后,吴法正终于带着另一个自己无法解答的疑问,缓缓踏上了高大的班船船板。

正午十二点,良辰吉时。

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两艘客船组成的上海-天津单缸蒸汽物流船队,从客运码头缓缓出发了。

出航后,双船编队并没有走远,而是在外港下了锚链等候……还有六艘货船组成的编队正在内港编组,不久后就会前来汇合。

而就在这个时候,无聊出舱眺海的客人们,突然间和船工一同鼓噪起来。

闻声而出的吴秀才,愕然间看到了一位熟人……熟船。

月余时间来一直停靠在船坞中的那艘巨舰,此刻,正在十几艘各式大小炮舰的簇拥下,冒着比所有黑烟都更加粗大的烟柱,晃荡着六亲不认的起伏,前呼后拥,目无余子,大摇大摆驶出了港口。

不久后,就在两艘客船不远处,巨舰山岳般船身,与客船擦肩而过。

这一刻,原本算得上高大的标准型客船,显得那么渺小。站在船头的吴秀才,平生第一次在海疆中被如许庞然大物压迫,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

慌乱中,吴秀才扬起脖颈,看到了巨舰侧舷那三个龙骧凤矫的大字:福建号。

一道思维从他脑中闪电般滑过:“如许名号!此等僭越之举,怕是闽地已不复朝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