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孩子们的变化都很大, 女孩子们更是长高了不少,瑶娘也让人送了礼物给婉婉,宫中诸妃也是一一送去, 更不用提洪皇后那里了。

洪皇后嗔怪:“你又得了多少,竟然全部分了。”

“若非回来时途经汉中那边,也买不到这些,到时候反而失礼。”瑶娘也跟洪皇后提及她途经得地方。

即便昨日风尘仆仆的回来, 儿媳妇依旧这么早来请安,还是很把她这个婆婆放在心上,也不表功,就是在这里陪她说话,态度还是很好的。

婉婉和黄如霜也来谢过瑶娘, 瑶娘笑道:“你们两个好生读书就是,何必这般客气。”

她很少摆架子, 因为这和穷人乍富故作姿态一样,丑态百出,还不如正常对待,反正旁人又不是不知道你是太子妃。

中午,她还留下伺候婆婆用膳,等她做午课了,瑶娘才回去。

然后, 她就是无休止的睡觉,不知怎么瞌睡特别多, 沾着枕头就睡, 甚至睡到起不来了, 全身酥软。

但睡觉起来,皮肤倒是真的变好了许多, 这是意外收获了。

可下午诊平安脉才发现自己居然有了身孕,瑶娘大吃一惊,又想了想,脸有点热,好像有一次太猛了,那个什么昂贵的羊囊破了,所以她们就没有用,就那么一次,倒是怀上了。

这下连请安都不用了,洪皇后也亲自过来探望,瑶娘还有点不好意思,显然暴露了自己去探病,结果和高玄策鸾凤颠倒起来。

洪皇后倒是无所谓,年轻人嘛,不这么干柴烈火的,反而她怀疑儿子有问题了。

“你就好生在宫里养着,要吃什么喝什么只管同我说。”洪皇后喜笑颜开,还特地请皇帝为东宫设一个小厨房。

真阳公主听说了,也是很快进宫探望,她掰着手指道:“你呀,已经生了三个儿子了,现下再生一个女儿,保管最好。”

瑶娘听了也忍不住点头:“我也想呢,但是到底生什么我也没办法,这都是上天注定好的。但是若是个小姑娘,太子肯定会很高兴。”

说完,她又忍不住抚了抚肚子。

也不知道前线高玄策怎么样了?

真阳公主羡慕道:“真好。”

只是回去时很落寞,她到底膝下只有婉婉一个,驸马又在前线,怎么可能不心酸。

翠英劝道:“公主只羡慕太子妃能生,但是她身上病痛也不少,奴婢听闻她生了三王子后,每次来月事十天才结束,淋漓不止,之前生了二王子后还崩尿。如今您身子骨比之前好上许多,何必和她比。”

这么一想也是,真阳也听说瑶娘照顾她家老三劳心劳力,一点小事情都睡不着,平日看着身子不错,其实妇人病也颇多。

“我知晓了,你们都劝我保重身子,我自己也省得,但是看到人家三哥儿子,又怀了一个,我也是难免会想自己若是能生一个倒也罢了,总能给婉婉一个依靠才是啊。”真阳公主心中始终遗憾。

翠英不好说,公主自己生不出,若是另外让妾侍服侍也不是不可以。

但天底下的女子,谁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丈夫。

罗家人进宫探望瑶娘,郁氏也是这么说的,东宫太子身边除了瑶娘就无人了。

“您对太子好,太子也没有辜负您。您长途跋涉回来,一定要好生调养。”郁氏慈爱道。

瑶娘点头:“您放心吧,我一定会好好的。皇后娘娘那里也是送了许多补品过来,小厨房也有了,现在要吃什么也方便。今日你们也留在我这里,看看我这小厨房的菜做的如何。”

先前只是建了茶水房,现下建了小厨房,也能留家人在这里用饭。

范氏则问道:“妹妹远赴千里回来,都说你是巾帼不让须眉,”

瑶娘笑着摆手,不以为意。

东宫多了个小佛龛,高玄策信道,瑶娘则是因为宫中更信佛,所以置办了一个小佛堂,摆着佛龛,就是常常忘记上香。

“你们替我进去点两炷香,不知怎么,我这个人的忘性越来越大。”瑶娘打了个哈欠,有点苦恼。

“有身子的人都是这样的。”郁氏倒是很能理解。

在旁看着郁氏这般宠溺太子妃,也暗自羡慕,无论如何有亲娘的孩子才真的有人疼,如果她娘还在世,肯定也是和郁氏一样。

瑶娘一拍脑袋:“是了,我听说圣上有意让父亲教导承运?这下就好了。”

“别说是太子妃您,就是我们也高兴。”郁氏当然知晓丈夫有多高兴,只是还没有明旨不好声张,而太子妃这么说,应该就是十有八九都是真的了。

罗家上下都是一喜,瑶娘又问题范氏和汪氏如何,这俩人都说家中一切都好,汪氏是小儿媳妇,略微活泼些,提起刚出生的儿子有说不完的话。

众人含笑听着,又说训哥儿醒了,他这几日逐渐和瑶娘熟悉起来,却越发依恋了,连着这半个月都是和瑶娘一起睡的。

乳母抱着他出来,歉意道:“主子,咱们三爷就是要您。”

“好啦,过来吧,训哥儿。看谁来了,是外祖母和舅母还有表嫂们都在。”瑶娘笑着对训哥儿道。

这孩子走过来稳稳当当的,听瑶娘介绍一一喊人,罗家女眷们也是都欣喜万分,再看到人家随意就把手里的幻方弄成一样的点数,又引起大家惊呼。

瑶娘就道:“还别说,您别看他年纪小,可是力气很大的,但凡机关器具,他都能拆开还能拼上。现在迷上幻方了,就是我跟着他也学了好些。”

王颂心想五姨其实和寻常妇人也差不多,相夫教子都一样,并未有什么特别之处。

又听白英进来道:“翰林院侍读学士兼詹事府少詹事……”

“原来是储端的夫人,你替我开库房送两根上好的长白山老参过去,就说这些不值当什么,让她们以老人家身子为重。”瑶娘吩咐。

白英匆匆出去,瑶娘继续和她们品鉴美食,闲话家常。

范氏倒是问了一句:“可是徐学士?”

“正是他,他家夫人听说突然害了急病,正好我这里有老参,就送过去了。是了,我送去家里的土产你们收到没有,虽然不值当什么,好歹也是心意。”瑶娘说起来似随手给的那种,甚至并不居功。

可这才是王颂惊讶的地方,一般臣子哪里敢和太子走的亲近,虽然是要东西,那也说明人家对她们是当自己人看,否则,何必欠下这样的大人情。

仔细想起来细思极恐,无形之中,连詹事府的头头都拉拢了。

詹事府的詹事很有可能就是未来太子继位后的阁辅人选,拉拢这些人的目标是很长远的。

用完饭,瑶娘又赏了不少御膳房的点心回去,还特别指明一样道:“这是爹爹爱吃的银耳樱桃糕,我特地让御膳房做的。再有这种橘香绿豆糕是我自个儿做的,还让爹爹不要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