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南宫易来了

“别忘了,倪黑子跟程二双子,可都是六品的江南大营的书记官。”温润道:“他们比谁都有资格,那几个老家伙,不会不同意的,您在乡老会里,也能有两个帮手,对了,县令大人也会同意。”

“可是,乡老会一向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啊?”张大爷有些犯难:“我这个还是顶了温家庄那个死了的老东西的缺。”

“放心,温家庄不是还有两个乡老的名额么?”温润说的很坦然:“他们的缺,很快就会出来了。”

“啊?”张大爷有些郁闷了。

不过回去之后,温润就亲自去了一趟县城。

跟辛县令喝了一杯茶,回头,张大爷带着杨大叔,就去了县城。

还有老倪头儿跟老程头儿。

温润在家,跟许攸正在吃西瓜,一人一半,用勺子挖着吃。

“你真放心,他们能当上乡老啊?”许攸道:“那可是乡老会,很多老头儿在的地方。”

“放心。”温润喝了一大口:“现在我们莲花坳,可有名了。”

可不是么,就在私塾开学的第二天,那些老头儿回来了,大家都心想事成。

杨大叔成了村长。

张大爷成了乡老。

还有老倪头儿跟老程头儿,都成了乡老。

这下子,莲花坳抖了起来,他们村儿也有乡老啦!

为此,杨大叔大方了一次,他家请全村人吃了一顿饭,算是他这个村长,新官上任头一把火了。

后来老村长,也就是张大爷,也请了一次,老倪家跟老程家也跟风儿,整个七月后半截,热闹得很。

不过随后,程家的哥三个就跟温润说,他们要回去了,长工这个活儿,恐怕做不久了。

“东家是好人,我们心里都明白,但是这三年来也赚够了钱啦,回去就要分家啦,盖房子娶媳妇儿。”

“是啊,我家里二侄子出息了,我们也脸上有光。”

“想买几亩地,分了家也得娶媳妇儿过日子呢。”

三个人都是好样的,在这里做长工,也是干的很好。

温润也不是那种强留人的性格:“行啊,那就干到年底吧,年底了结算了工钱,拿了福利回去过个好年,明年就起房子,娶媳妇儿吧。”

“唉,知道了东家!”三个人乐呵呵的将此事说开,温润也觉得好聚好散。

就是刘三儿,跟温润私底下道:“那咱们家,还招长工吗?”

“你怎么看?”温润知道,这六个长工里头,是刘三儿说了算的,他不仅年纪最大,还最有统筹能力。

“其实咱们家用膳长工的地方不多,大牲口那里有车夫跟马夫在管,家里的事情也不多,我觉得我们哥三个就够了,咱们家在外头的地,有人种,也不用忙活太多事儿。”刘三儿道:“我们哥三个不着急娶媳妇儿。”

“也行,听你们的吧。”温润想了想:“咱们以后就家里这点活儿,轻巧的就大家伙儿伸把手,重活好像也没什么。”

“其实,老卒们也在帮忙,他们眼里也有活儿的,虽然做的不如咱们顺手,可他们终究是一口子人。”刘三儿笑着道:“而且大叔们都挺喜欢的,他们说,这样的更像是一家人。”

“那就让他们干一点活儿,但是不要累着了。”温润吩咐他:“家里家外的活儿,你掌掌眼吧。”

温润只能这么做。

他不太懂农活儿。

第二天,温润就将刘三儿升为了家里的外管事儿,让他的工钱,翻了一倍去,家里的活儿,都让他来管。

另外就是,时间过得快啊,这很快就八月份了。

等到立秋的时候,许攸终于告辞,回县城里去过中秋,温润也去了一趟县城,依然是到处走礼,也有人给他们家送东西。

反正这礼尚往来,是断不了喽。

忙活了一阵子,再有三天就中秋节来临了,也没见王珺派人回来,或者是自己回来。

“这家伙搞什么嘛!”温润不是很高兴,这王珺太怂了,怎么事后跑了就不见踪迹了呢?

结果王珺没回来,南宫易派来的人先到了,告诉温润,明天南宫易就带人来莲花坳。

送信的人应该是很了解南宫易的人,因为这个人特意去看了看药房,以及安顿众人的地方。

其实温润这里房子早就盖好了,老卒们都搬了新家,地方也空出来了,家里早就做好了准备。

赶紧的再准备一些月饼,这好歹是过节么。

八月十三日,一大早,温润就起来了,洗漱更衣,用了点早饭。

知道有贵客要来,杨大叔也穿戴的整齐,在村子里走了一圈儿。

快要中午的时候,陈强家的来问他:“是不是该做饭了?”

“做,做!”温润叮嘱她:“记得我跟你说过的那个,药膳啥的不?”

“记得,记得!”陈强家的点头:“人参炖鸡,压榨的西瓜汁儿,鲜藕粥,芸豆卷,山药茯苓包子,柏子仁炖猪心。”

全都是药膳,尽量不犯冲突。

温润跟陈强家的说了些话,就上了竹亭,远远地看到,路口那里来了一个车队。

很多人呢!

温润就赶紧跟杨大叔说,人来了。

大门打开,车队进了村子,直奔温润给他们准备的药房。

温润笑咪咪地站在门口,他早就打听过了,知道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所以特意打扮成这样:头上戴着月白色的逍遥巾,身上穿一件半旧的青灰缎面的薄袍子。腰上系着淡青色的荷包,扇套等物,只有一块竹报平安的玉牌比较显眼。

脚脖子那里,露着白布袜,黑缎鞋,纤尘不染、丰神潇洒,从头到脚都是家世清华的贵公子派头,做足了礼贤下士的样子。

一看到马车过来了,直接朝马车一鞠躬:“欢迎老神医……的……到来?”

他这刚欢迎到一半,就看到马车里头,先钻出来一个老娘们儿!

这老娘们儿长的呢,那叫一个“风韵犹存”啊!

穿着的是最普通的妇人装束,可那身材好的呀!

尤其是,后面一下子下来十几位,几乎都是这样的装扮,个个都很风韵犹存,温润顿时就知道了,这应该是那位陆夫人的“娘家人”。

一直到中间一辆马车,下来的是一个少年,一个小男孩儿。

随后下来的是一个黄花大闺女,这闺女长得不错,很漂亮的那种,最主要的是这姑娘肌肤胜雪,脸蛋儿白的都要发光了。

尤其是眼睛,那眼睛一汪春水似的,仿佛能看到人的内心!

这么一个仙气飘飘的美丽佳人,果然是能让人心里一动的存在。

穿着一身十分随意的襦裙,半新不旧的那种,头上仅仅用素色的帕子包了头发,大概是因为赶路吧?有点风尘仆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