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体验生活(三)

第二天,温润再去东宫,本以为他们会打退堂鼓,也想好了让他们休息两日,脚底下的水泡,也能养好了吧?

结果到了东宫发现,人都在。

就是身上都有一股子药味儿。

“继续?”温润看了看他们。

“是,继续!”一群小少年们意气风发。

温润纳闷了:“回家里头吃药了?一个个这么精神抖擞。”

“我父皇说当年他就是硬磨出来的,白天赶路急行军,晚上休息的时候,就用水冲洗干净脚丫子,然后将水泡挑了去,磨来磨去,就磨出来了,我还需要磨练。”太子殿下道:“父皇能吃得苦,我也能!我不如父皇,跑去军中历练,但是我可以一点点来。”

“我祖父说,当年他是背着行李卷儿,每日走山路去私塾学习,脚下的硬茧子,到现在还还有呢,我摸过了,很硬!”另外一个道:“我这才哪儿到哪儿啊!”

嗯,这位是一位老臣家的大孙子,他的祖父可是个草根出身,还是山区里出来的,是个耕读传家的底子。

另外几个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家里的长辈吃过苦,才会让他们也尝一尝苦头。

尤其是其中一个老将家的孩子:“我祖父跟我父亲,还有叔父都是在军中当差的,我小时候也去过军中,跟着拉练过的,不怕吃苦!”

他是唯一一个,脚上起了泡,没大惊小怪的孩子。

“很好,那我们走吧!”温润很满意他们的坚持。

这次去的还是郊区,没办法,太远了不行,他们晚上必须回去过夜。

这里依然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田地,温润这次还是跟几个老朽在喝茶吃点心,其他人都在干活儿。

今天他们明显走路慢了许多。

不过今天的饭菜倒是意料之外。

竟然是老肉炖豆腐,终于见到了成块的肉啦!

以前都不怎么吃的五花肉,这会儿吃到嘴里咋就那么香呢?

幸好啊,温润也没有真的要苛待他们,自掏腰包,买了一百斤的五花肉来,这里所有人都有一份吃到的,不过人太多了,庄头家干脆放了很多豆腐下去,这也是个菜。

然后是炒蛋,这道菜一直不缺席。

随后是凉拌野菜,也也是一直都有的,最后一道菜就惹眼了,竟然是炒花生米!

这花生米是用盐水煮过,晾干了之后再炒,味道都进去了,吃起来还真不错呢。

温润给太子殿下夹肉:“虽然饭菜不如你家的精致,却充满了烟火气。”

“可不么!”太子殿下吃的头不抬眼不睁:“家里的东西,从厨房送到我那里,都什么时候了?一般的都是炖菜,或者是蒸碗儿,水塌塌的谁爱吃啊?想吃点青菜都费劲,还得特意叮嘱才有的吃。”

宫里的炒菜很少,为什么呢?

因为不管是从里的大厨房,还是御膳房,送到主子们的桌子上的时候,时间肯定不短了。

夏天的时候还好,炒菜上桌子还能说是热的,春秋两季就干脆是温的了。

等到了冬天,更是能凉透!

哪怕用熏笼保温,盖着棉被带去,那也不能保证温度。

何况炒菜就是一出锅就吃,或者是炖菜,一出了锅子就上桌,那吃的才是烟火气,宫里吃的都是仙气儿。

“你们家那里吃个茄子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这里吃个茄子,直接去菜园子里摘就行了。”温润夹了一粒花生米吃:“多吃点人间烟火吧!”

太子殿下猛点头。

回头回了宫里,皇上竟然在东宫等他:“你回来就别乱跑了,朕过来看看你,脚丫子怎么样了?”

“还行……御医给配了药水儿泡脚。”太子殿下有点羞涩而小声的道:“儿臣忍得住!”

“脚下的水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你小子行啊,朕还以为你会哭呢!”皇上挺稀奇的,太子殿下不说娇生惯养,可也没吃过这样的苦。

在莲花坳的时候,他可是听说了,那温雅士惯着他,可没让他吃苦。

“儿臣觉得,儿臣不如父皇。”太子殿下正色道:“父皇小小年纪就已经随军了,可儿臣这个年纪,却是在东宫,由最好的先生教导,最好的伴读陪着,吃喝上更不用说了,自从母后去了,父皇看待儿臣,就跟看待眼珠子一样,小心谨慎,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儿臣最初,还觉得很好,很舒适,可是先生带着儿臣出门去,体验百姓人家的生活,儿臣才知道,这世间有很多的事情,看起来是轻松惬意,实际上也是很吃苦的,比如现在,儿臣只是牵着牲口来回的运送谷穗,就走了一脚的水泡,这还是秋收时节,农家最基本的活儿,孩子老人都能做的那种!”

“可就算是这样,儿臣也累的满脚大水泡不说,这两天,手也起了水泡。”他伸手给皇帝看:“杨叉子还是杨木杆儿的呢!”

杨木杆儿的软,一般人家用这个杨木做的木头农具,不怎么抗用。

用两年就会换掉,不然容易半路坏掉,那就耽误事儿了。

而杨木杆儿不抗用,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软啊,不费劲儿不说,还不磨手掌。

当然,这里的“不磨手掌”,只是针对常年累月做农活儿的农人而言,不包括太子殿下这样娇生惯养的半大少年们。

“就算如此,儿臣也手脚都是水泡,那百姓们呢?听闻最结实的木质农具,是用铁木打造而成,或者是枣木的,那样的话,能用十几二十年,甚至是更久,有些农具代代相传,竟然三四代人都没用坏!”太子殿下道:“儿臣是太子,父皇春秋鼎盛,儿臣肩上的担子还不重,儿臣就想在农业方面,做点贡献,哪怕是能改良个农具,也是儿臣为天下百姓做的事情,未来儿臣要是跟您一样忙了,就没那个时间了,所以现在要趁早。”

这也是另类的表示,自己不会贪权。

现任皇帝跟储君,一直是矛盾的存在。

皇帝权柄,不容人觊觎;同样的,他的权柄有一个人可以光明正大的惦记,那就是储君。

什么叫储君啊?

储备的君王啊!

他是预备役,皇帝是现役。

天地君亲师,俩人先是皇帝跟太子,其次才是父子。

太子殿下这么未雨绸缪,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了。

“好,好,好!”皇帝连说了三个“好”字给他:“我儿好志气,好,你的先生很好,教导的你并不拘泥于世俗。”

他夸赞了一下温润,又吩咐人好好伺候太子,心满意足的走了,走路都带风了呢。

甚至去看了一下大公主和二公主,还去看了看三公主,最后是二皇子,玩了半天才在熹妃那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