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冬去春又来

“这东西有人爱吃,有人不爱,他那金玉楼不能吃这个,但是他新开的那家涮肉馆倒是可以吃。”王珺道:“听梁二提过,小胖老板在家闲得无聊,自己捣鼓了个涮肉馆,用的是你教的那个牛油锅底料,辣椒炒制,独家配方,还有今天的腐乳,他那涮肉馆自打入冬以来,宾客盈门。”

“梁二哥咋知道的这么清楚?”温润咽下嘴里的羊肉,觉得好奇啊。

“琴娘投了资,占三分股,梁二安排了几个刀法精湛的退休老卒,去那里当后厨的片肉师傅,一个月二两银子的工钱,提供吃住,三节两寿都有红包可以拿,每个月休息两天,还有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袜等等,待遇好着呢。”王珺倒了一盘子羊肉下去:“也算是给军中减负了。”

如今军中的大小将官们,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王珺带了个好头,梁二有点能力了,也紧随王珺的脚步,安排一些推下去的人手,给他们一个出路。

一辈子在军中混日子,一旦离开了军中,家里的生活未必能让他们适应,更多的是脾气暴躁,喝点酒就打架,最后成了远近闻名的二流子,老痞子,那就不好了。

所以一般都是上头的人安排退下来的人,给他们一个或者多个出路,自己选。

有家人的回家去,隔三差五的会有人去看看,在家受气没有?习惯不习惯?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比如说,陈兵镇每年都有十几个退回来的人,他们在家享受余生。

可也有少数人,孤儿出身,没有家人,也没亲戚;除了军中就没地方可去了,这样的人,上头的人就给安排。

有的会提早退出来,让位给年轻人,一般都是四十岁就退出来了,如果有战事的话,可能延到四十五到五十岁。

平时,四十岁就退了,因为一般四十岁都当爷爷了。

“也好,多了一份收入。”温润小声的羡慕道:“梁二捡到宝了!琴娘持家有道。”

还给他生了俩娃子,聪明可爱的不得了。

“可不是么,这小子最近热衷于给那些退出来的人找个老伴儿,每天看一些寡妇啊,上了年纪的女人啊,再不就让琴娘找找看,谁家没嫁出去的老姑娘,或者守寡不介意再嫁的那种。”王珺笑着道:“总想着他们都跟张三哥一样。”

张三哥不就是老了才有一个家,又有了自己的孩儿,还有江南老家那边,年年都有人过来送红利,还来看看他们过得如何。

还给他们带老家的土特产,让他们想家的时候,吃点家乡味儿。

那些老卒们在老家生活的不错,至今为止,还没有人去世,也没有病魔缠身,活蹦乱跳的不得了,个个都说,再活二十年没问题!

又有一些人生了孩子,有的不止一个,大家一起养孩子,视如己出。

孩子们更有意思的是,给他们按照年龄排了号,大伯,二伯……一直到三十八叔叔什么的,都是有编号的呢。

不过平时都喊爹,比如说大爹爹,二爹爹,一直到三十八爹等等,或者是叫名字加爹爹的字样,卖萌专用。

老家的人来说的都是很有趣的生活片段,很好玩儿。

“让他找吧,京城人多,找到了,咱们给出银子办喜事儿。”温润笑着道:“再给一份红包。”

王珺点头:“军中给出聘礼。”

普通人家的聘礼,也没多少。

主要是,老卒们多少都有点积蓄,成个家绰绰有余。

马上就要过年了,家里有张三哥打点,温润今年又加了哈瑞克家,跟他们家正常走礼,更有鲁明提早来了京城。

“今年怎么提早来了?”温润看他每年都要穿得好一点,今年更是一身裘皮大衣,穿的像是一个长矛怪:“这还有好几天小年呢。”

“早点来,早点回家。”鲁明道:“我把家挪到了京城。”

鲁明告诉温润:“家中老爷子的遗训。”

“遗训……老爷子……?”温润肃穆。

“深秋的时候去世的,下葬之后,过了百日我才来的这边,事情都安排好了,这三年我不出面,革新糖果品种的事情……。”他唯一不想放手的就是温润的这个关系。

“老爷子去世,我不知道,糖果更新暂停,什么时候你出孝了,什么时候更新。”温润道:“节哀。”

鲁明给了今年的分红,并且明年后年的分红,都是他的管家给送来,他就不出门了。

“安排好,尽管守孝,没关系。”温润知道,失去至亲,让这个家伙,看起来有些憔悴。

怪不得穿着大毛衣服呢,一脱了外面的毛绒绒衣服,整个人都瘦了许多。

温润给鲁明家送去的东西换了,换成了居家守孝该有的规制,喜色都换成了素色,这是他身边第一个去了的老人,那个有些睿智的老人家。

鲁老爷子。

因为这样,温润过年的时候性质都不高,不过日子还得过,年也得过。

看花灯的档口,温润家的小暖轿再次出现,两个闺女被围得严严实实,逛街跟巡街似的,好一顿玩耍。

等吃过了猪头肉,又要预备春耕的事情了。

不过过了二月二,温润去东宫授课,发现太子殿下有点心不在焉。

“怎么了?没睡好?”温润发现不止太子殿下,其他人也有些坐立不安。

“马上就要遴选了。”太子殿下告诉温润:“就是御览,十几个秀女,在宫里住了一年,啧啧啧!”

温润点头:“听说了,宫里过年很热闹。”

他跟王珺都没敢进宫,因为听说宫里过年,秀女们花样百出,皇上看的不亦乐乎。

倒是熹贵妃娘娘,最近又开了点儿开胸顺气丸吃。

宫里这个年过得啊,精彩的很。

“何止是热闹啊,父皇将御览的时间,定在了端午之后,说那个时候,会试已经完事了。”太子殿下叹了口气:“会试啊!”

“对,今年大比之年。”温润笑着道:“正好,你们几个,赶紧写了文章来给我看看。”

“写文章干什么呀?”

“我想办法,给塞进科举的考卷里头,看你们能考第几名。”温润白了他们一眼:“你们一个个的,平日里都觉得自己学得不错,跟天下才子比起来,算什么呢?水平高低,到时候,一目了然!”

一伙人来了精神:“这个办法不错啊!”

温润去跟皇上说了,皇上也觉得不错:“太子也包括在内吗?”

“包括在内。”温润道:“考不上是他们学习不努力,臣也教导有误,他们不仅失落,臣也要发俸禄一年。”

温润要跟他们同进退,共荣辱。

“不用这么认真吧?”皇上有些哭笑不得:“你是他们的先生,书院里的先生也不能保证,自己教导的学生,各个都能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