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莲花坳的变化

以前温润给莲花私塾盖得房子,不太大呢。

足够村里孩子们上学用的了。

现在么,它已经有了前后院之分不说,还有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区分。

前头的广场还在,以前稀稀拉拉的站着的都是学生,现在可倒好,站满了人不说,还分了好几排。

有二三十岁的读书人,一看装素,大概是举人吧?跟温润的学位差不多。

有十几岁的少年人,穿着青衿,应该是一群秀才,年纪轻呀!

还有几岁的小孩儿,一个个穿着童生装束,这应该是小班的孩子们。

温润认识的都没几个了:“当年那些孩子们,都考出去了吧?”

“考出去了,早就考出去了,这些都是咱们村儿,后来的娃娃们。”吴山长看着自己的成果,十分的自豪,跟温润显摆:“还有一些人,听闻咱们莲花私塾教得好,就来了咱们这儿上学,咱们这儿,如今都是进士授课,不止有文,还有武术!多少老卒,那都有绝招的呢,我就收了,不过这地方可是不太够用了。”

温润看了看四周:“我就想开个私塾,你把这里都快搞成了书院,县城那里的书院能高兴吗?”

“那是公家的书院,咱们这是私塾,跟他们不一样。”吴山长给他们介绍了一下,这些学子们齐刷刷的行了一礼:“见过温雅士。”

“好,好!”温润点了点头,这群人看他的眼神,炙热得很。

这可是他们莲花私塾的创办人,这些年,莲花私塾名气大涨。

不只是温润成了温雅士,更因为莲花私塾教的好,秀才和举人,甚至是进士,都有所出,比县城的书院都厉害。

而且他们举子进京赶考,都有人照顾,哪怕一次考不中,还能等三年,再考一次。

这两次机会,不容易啊。

他们去过京城的人回来都说,大将军府很好,大将军跟温雅士也很照顾他们,他们在京城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操心,只管读书,只管温习。

说句不好听的,就差有人给他们洗内裤了,吃饭就差喂到嘴里了。

不过也不是一味的让他们读书,而是让他们劳逸结合,平时还带人跑步打拳什么的,或者是出门参加个文会,甚至因为他们学了新的记账方式,以及阿拉伯数字,他们进士之后,都被派发了官职,有的人甚至还受到了皇帝的接见。

而他们的这种新式记账的方式,正在默默的推广,这样的记账方式,还没人能作假。

因为这个原因,从这边去的人,一个个都算是上头的心腹,官途不说一片坦荡,但也绝对是前途远大啊。

对于农家出身的寒门学子而言,足够他们感恩戴德了。

你说他们能不激动吗?

见过了他们之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直奔老王家祖宅来了。

老王家的宅子不够大,可周围有的是人家,有空房子给他们入住。

这么多人塞进来,还真让莲花坳接待下了。

温润甚至还看到了,有那么几排房子,好像是单独建起来的:“这些房子是?”

“专门建造的,来来回回的,有人带着亲兵,家里住不下,就在这里住,你是不知道,咱们莲花坳,不少孩子都出息了,在军中的都有了亲兵,美的很!”杨大叔笑着告诉他:“还有一些老卒,也跟珺小子那个时候一样,在咱们莲花坳安了家,还有人不习惯,就去了前头的……嗨,我说这个干什么?大家的日子好过了,来往的人多了,就盖了这几排房子,放心吧,不是什么坏地方。”

温润一点都不介意:“那好,让人安顿下来,这次来的人,比较多。”

“早就知道了。”杨大叔笑着比划了一下:“全村的人都动了起来。”

果然是全村的人都动了起来,莲花坳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在忙,各个都在自家门口那里摆开了流水席:“吃饭,吃饭!”

温润他们是回到了老宅,之后就洗漱更衣,等他们安顿好了,换好了轻便的衣服出来,温润看到大家伙儿就笑了起来。

原来他们的打扮,跟离家之前,差不多。

温润的一身轻便的七分袖九分裤,草拖鞋。

王珺的一身短打扮,他也是趿拉着一双草拖鞋。

头上什么都没戴,只挽了个发髻,那些头冠啊,金冠的,都没要了,头上轻松了很多,也舒爽了很多,坐在一起,要吃午饭了。

“还是老家舒坦啊!”温润摸了摸自己的头,很少有白天的时候,他能摸到自己的发髻了,因为白天要么戴个帽子,要么要戴乌纱。

只有在家才会舒坦的不戴,可在家也要衣着整齐,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事情找上门来。

温润也不能太放松了。

还是在老家舒坦啊!

“那就在老家多待几日。”张大爷看他那舒坦的样子,就笑的露出来牙齿:“正好,要秋收了,这么多人手,咱们莲花坳今年不缺人啦!”

其实平时也没缺人。

不过这么多人在莲花坳,莲花坳热闹了啊。

“秋收的时候,我们一起搭把手。”太子殿下坐在那里也不消停:“我们都能下地。”

“你可拉倒吧,跟着你的都什么人?”王珺却道:“别的不说,你那些贴身侍卫,可没干过什么农活儿。”

“那我跟我的伴读们都干过。”太子殿下委屈的道:“我能干!”

可不是么,他也想显摆显摆,自己不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少爷。

虽然他是全天下,第一的少爷。

“好,到时候让你们下地,这么大了,也该干点活儿了。”老村长有点糊涂了,还当太子殿下是当年那个小娃娃呢。

“张大爷,你说什么呢?这是太子殿下。”杨大叔哭笑不得的道:“不是咱们村儿的那群臭小子。”

自打家里三个孩子都有了功名,杨大叔这村长当的可有滋有味啦。

同样的,他也觉得,这上头人的圈子,不是他们这小老百姓能过的,幸好三个儿子都出息,上头有人罩着,要不然,农家贫户出来的孩子,能有多大的出息。

也怕在某些事情上,吃亏还找不到地方说理去。

“太子殿下也是人,也是我的学生,不用担心,让他们去,在京城也没少干活儿。”温润却道:“收割就不用了,但是让他们来回运送,还有,种秋菜的时候,让他们跟着去。”

他们这里秋收之后,还有一段时间,可以补种一茬秋菜,一般都是萝卜啊,白菜之类的秋菜,可以腌制,也可以储存。

“行!”他们还是习惯性的听温举人的话。

这都习惯了,哪怕王珺现在是大将军了,也是他们看着长大的珺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