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你学过《内经》吗?(第2/3页)

陈南点头,其实,他针灸还可以。

这是他少数从爷爷那儿继承来的一些技术。

“嗯!”

“好的,主任。”

杨鸿年此时看着陈南,俨然一副老师做派。

没多久,两人到了急诊科。

刚刚进来,就听见一阵哀嚎声从观察室传出来!

“哎呦……”

“好疼!”

“医生,我好疼啊!”

“感觉都不能呼吸了。”

杨致富躺在床上,汗水都已经浸透了床单。

此时,卫治吓坏了!

这怎么回事?

杨致富的妻子更是一脸惊恐的看着赵建勇:“这……这怎么回事?”

“怎么越来越严重了?”

“你这……你这怎么回事啊!”

“啊?!”

妻子声音有些尖锐。

急急忙忙握着老公的手:“老公……你没事儿吧!”

剧烈的疼痛让杨致富脖子上青筋暴露。

让这个五十多岁的强壮男子,竟然眼泪都流了下来。

“我好疼啊!”

“快点拔了!”

赵建勇瞬间蒙了。

这……

这怎么回事?

怎么越来越严重了?

赵建勇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情。

他连忙小心翼翼的把针灸针取出来。

生怕再把断针留在体内,到时候那麻烦了。

这他妈的。

赵建勇此时同样被吓得满头大汗。

而此时,卫治也着急了。

他没想到,竟然送来了一个这样的医生?

怎么回事啊?!

“赵主任,怎么回事?”卫治连忙质问道。

赵建勇一时语塞:

“我……我也不知道啊!”

“明明所有的穴位都没有害处啊?”

“怎么会这样?”

这时候,忽然门被推开了。

杨鸿年带着陈南走了进来。

卫治连忙说道:“杨主任,患者扎针以后,疼痛更加严重了!”

“这是……这是怎么回事?”

说话间,卫治的眼神里,已经写满了怀疑!

杨鸿年听见这话,脸色也难看了起来。

这他妹的!

好不容易打开了和急诊科的联系,现在被赵建勇这……这傻逼给搞黄了?!

而赵建勇站在那里,同样也是窘迫无比!

要知道,每一次会诊,都是一次科室之间的相互合作。

赵建勇难道不清楚自己这要是出了问题对于本就岌岌可危的中医科来说,同样也是一次灾难!

草!

想到这里,赵建勇的心里就有些窝火。

而且,他忽然抬头看见了陈南。

虽然陈南一言不发,但是……依然得到了赵建勇一个不入流的差评。

这让陈南多少有些窝火。

毕竟……

我进来啥也没说。

你他娘的瞪我干啥?

陈南对赵建勇本身就没有好印象,上次的道歉,更是直接如同导火索一般,让两人关系将至冰点。

至今一句话没有说过。

陈南虽然喜欢差评,但是……并不代表着喜欢被人无故敌视。

赵建勇这种人,绝对是阴魂不散的那种。

想到这里,陈南没好气的瞪了对方一眼。

……

……

卫治把病例递给杨鸿年:“杨主任,你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赵主任刚刚扎针都没有结束,患者的情况都开始变得严重了起来!”

“我也搞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片刻之后,杨鸿年看完了病例,面色凝重。

这个患者,情况确实不典型。

但是,作为主任,他的经验是丰富的,他轻轻的把手握住对方的手腕,感受着脉率的搏动。

脉浮紧?

这是风寒表证?

舌苔……

这是湿热?

怎么回事?

杨鸿年看着赵建勇:“你怎么扎针的?”

赵建勇老老实实说道:

“主任!”

“我真的没有扎错。”

“患者是胁痛,舌红苔黄腻,为湿热蕴结!”

“而胁肋是足阳明胆经的路线。”

“我选择的是取足厥阴、少阳腧穴为主的治疗方案。”

“穴位是期门、阳陵泉,加太冲、内关,湿热内蕴加支沟、日月、阴陵泉!”

“再怎么也不可能加重吧?!”

杨鸿年闻声,同样脸色难看起来。

他同样也有些皱眉。

这是怎么回事?

而这个时候。

陈南站在一旁,双目盯着患者的身体。

然后直接走上前去,双手搭在对方的手腕之处。

赵建勇见状正要说话。

杨鸿年直接制止。

而卫治看见陈南以后,不知为何,内心竟然升腾起一丝期待!

或许……

陈南是有办法的?

刚才,陈南已经看到了对方的舌苔。

右侧胁肋剧烈疼痛!

是怎么回事呢?

陈南忍不住沉思起来。

脉浮紧,这是风寒表证表现。

而舌苔虽然黄腻,却没有感觉到肝脏的病象和病脉!

这是为什么呢?

陈南较劲脑子开始思考起来。

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

杨鸿年同样也想不通为什么会疼痛加重。

按理说,针刺肝胆经络,即便是不能止痛,但是……加重显然是不至于的!

那为什么?

除非……

陈南此时同样想到了什么。

如果针刺肝胆经络无效,除非……是患者的病情,并不在肝胆经上面。

可是,两胁就是肝胆经的部位,不在肝胆经,那在什么?

忽然!

一个信息出现在了陈南的脑海之中。

不在肝胆经。

可以在络脉啊!

人体所谓的经络经络,自然不可能只有经脉,还有遍布全身的络脉!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联络、运输和传导的体系。

经,有路径的含义,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医圣张仲景之后,人们对于六经病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至于络脉病,却没有被足够的重视!

而陈南的望诊技能里,却有一些络脉诊断的些许信息。

虽然不多……

但是,似乎恰巧够用了。

陈南忍不住眯起眼睛。

看向患者的耳后。

望五官中,有关于耳后络脉的相关诊断。

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