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程颐:牝鸡司晨!

北宋文人程颐望着天幕,面色很不好。

或者说,从天幕出现在大宋,他的面色就没好过。天幕透露出来未来的信息当然是好事,或许能帮北宋避免灭亡的命运,他对此是高兴的。

可是他并不喜欢古青青。

他攥着书籍,骨节凸显,心中不高兴:"未来的世界也太过荒唐,先不说没有君主,就连女子也可以如此抛头露面吗?”

“这天幕背后的神仙也很不知所谓,那么多好男儿不选,偏偏要选一个女子来给皇上说未来的事情,简直荒谬。”

在他眼里,合格的女人就该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相夫教子。结果古青青这个女人跑来说书,还经常说笑话,一看就不是个正经人。

未来的世界他管不着,他很担心大宋的女人看了古青青之后,学坏了!

当然,这些话他不敢直接说出来,只敢在心里说。担心触怒了天幕背后的神仙,导致遭受天罚。

更重要的是,他还很讨厌苏轼这个口无遮拄的人,认为他一点也没礼貌。

他腹诽道: “果然是一个女子,排出的榜单一点也不可信,唐宋两朝比苏轼厉害的人可多了,换成是我,我都不会让他排进前十。”

“没想到陛下居然快驾崩了,苏轼这竖子居然还能被高太后赏识……苏轼怎么老是被女流之辈看重?”

他心里贬低苏轼,其实也隐含着一点艳羡和期待。这个视频播放之后,苏轼肯定会比之前还要风光。他也是个知识渊博的文人,和哥哥一起编著书籍。

他和哥哥在未来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他心里把握挺大的,他发展了孔圣人的学说,桃李满天下,不敢说自己能比得上孔圣人,但应该能和董仲舒做比较吧?

他满怀期待地望着天幕,渴望听到自己的片段。

好消息是,很快就听到了。

坏消息是,很难听。

天幕继续播放:【司马光被苏轼嘲讽了,当然不会高兴,可惜他也没有办法。

宋哲宗年纪太小了,祖母高太后,也就是高滔滔才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帝。

她铁了心想保的人,谁搞也不行。

高太后重用苏轼兄弟二人也有原因,这对兄弟为人比较正直、两袖清风,

不怎么结党营私。

高太后希望用这对兄弟来平衡朝堂的斗争。

苏轼这一生不仅有“弟弟,捞捞”,还有“太后,捞捞。”

苏轼背靠大树好乘凉,嘴欠的毛病那是从来没改过。

程颐,就是搞程朱理学的文人。他跟苏轼是同龄人,还先后进京赶考,在各自的领域闯荡,都闯出了一片天。

如今,他们在朝堂上当同事。

苏轼并不喜欢他,觉得他太古板了。】

与此同时,天幕出现新的画面。

苏轼从黄州回来没多久,司马光就去世了,算下来砸缸的司马光当了八个月的宰相就嗝屁了,宰相府于是开始办葬礼。

巧的是那一天,宋哲宗正在把宋神宗的灵位送入太庙。事情办完之后,文武百官都急着去宰相家里吊唁。

程颐的演员不知道是不是想抱皇上大腿,于是拦着那群人不让他们去:“论语里面说过,哭过之后就不能歌唱了。我们刚刚给神宗办了吉祥的典礼,怎么可以又去参加葬礼呢?

庆典和丧事不能一起办。所以别去司马家了!"

苏轼的演员很真性情,他不喜欢司马光办事极端,但这只是就事论事,他还是很尊重司马光的。

司马光这一辈子都在为大宋操劳,他活着当宰相的时候,程颐多热情啊。现在人刚死,程颐就冷着脸划清界限了。

人走茶凉,未免太过小人作态了!

司马光曾经还举荐程颐当皇帝老师呢,要是没有司马光,他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抠脚。

他嘴上说着孔圣人的话,一点也不干人事儿。

苏轼于是发动了嘲讽技能:“这又不是孔子制定的礼仪,这是那个乡下人叔孙通干的好事,浑身污垢,和泥里爬出来的一样。"

叔孙通是秦汉时期的儒学家。苏轼这么说,就是在含沙射影地朝讽程颐像个老学究一样食古不化。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哄堂大笑。

程颐面色涨得通红,咬紧牙关,暗暗记恨。

天幕下,程颐不悦,在心中愤愤地骂了一句苏轼。

他觉得自己明明说得很有道理,苏轼却胡搅蛮缠,真是无耻狂徒!

他仔

细地看着弹幕,希望有人能支持他,谁知这些网友铺天盖地说。

(哈哈,苏轼骂得好!)

(原来苏轼骂过程颐,对不起,我爽到了,更加喜欢东坡了。好活,当赏!)

程颐整个人面色瞬间不好了,眼睛瞪得老大,不放过任何一条弹幕,希望找到一条支持自己的留言,结果一条也没有。

天幕说了他很出名,但好像不是好名声。

他突然有些失去力气,一屁股坐在地上,自己在未来的名声这么差?

不可能啊,他和哥哥编著的学说都是真理啊,没有一个人识货吗?

【后来苏轼又骂程颐是个奸臣。

程颐也回怼苏轼是个搅动风云的纵横家、不搞事心里不快乐。

即使没有这件事情,这两位皇帝的老师最终也会结怨,因为他们的思想差别实在是太大了,都是对方最讨厌的类型。

看事物需要辩证来看。程朱理学并非没有进步性。它是为统治阶级准备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学说的创始人活着的时候没受到什么重视,死后被抬到高位。

可是老百姓就不高兴了,"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很多说法都很违反人性。

所以这东西自古以来就是负.面评论居多,有人说它是个虚伪的邪说,毒害了社会千年。】

天幕下,程颐竖着耳朵,还想听更多东西,结果便听到了一句毒害干年。

他面色唰地一下变得雪白,感情上他不想再听下去了,但理智告诉他,他想知道到底是怎么毒害的。

可天幕没有继续说他了,话题回到了苏轼身上,毕竟他只是苏轼生活的一个配角,不值得古青青费那么多口水。

他听了很久也没听到自己的信息。

很快,他的一些学生悄悄收拾了行囊,趁他不注意,跑了。

程颐伸手想拦,但想了想,手还是无力地垂了下来,枯坐在地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他的学说对社会稳定来说很有利,他本来能凭借这个学说飞黄腾达。这些学生跟着他学习是为了前途。

那些追名逐利的学生当然赶紧跑了。

有些心思单纯的学生还想继续跟着程颐学习,他们不是为了功名利禄,只是为了纯粹的知识。程朱理学是个完整的体系,内容非常多,还是有些真东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