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贤外助(第4/5页)

崔朝接过来,一看到个‘姜’字,就觉得心头一跳:不会这么巧吧。

果然,程掌柜喜滋滋说下去:“说来这米行,还跟宫里有关系呢,来历是清白的很。据在下打听着,是从前宫里的一位德仪女官被放出宫嫁人,置办下的一份产业,偏生后来夫妻俩都意外亡故了,又没有儿子——按咱们律法‘户绝财产,尽给在室女’,这米行就记在其女名下。”

“只是后来不知怎的,其独女也入宫为女官去了。到现在为止,这位年轻的少东家都没露过面,只是常有宫中的宦官会去那铺子中瞧一瞧,帮着拿递账本子。”

“想来那位女官是嫌麻烦,所以不愿意要这米行了?”反正程掌柜只关心这米行来历清白,而且卖的急,价格也很合适,他们兼并后绝对能赚。

于是眼巴巴望着自己的东家,等着他一个点头,他就去操办此事。

崔朝却只留下这张纸,摇头道:“押后再说,我要先问一问缘故。”

程掌柜先是一愣,见崔朝说的不容置疑,就忙道:“是,是,到底是涉及宫里呢,谨慎些总是好的,那我只等着郎君的吩咐。”

*

米行,正是媚娘建议姜沃出手的铺子。

媚娘与她道:“米行,虽说挣钱,但最怕出事。”

入口的买卖,最应谨慎。

大的米行,每日出入货量大质稳,且各种米面都有,当然相应的为了这份保障,价格会贵一些。同时,大的米行多走大宗买卖,供应大户人家,或是东西市其余的酒肆食肆,很少有陈米留下。

中小型米行,更多是面对小的商户和百姓日用。虽说米面品种不那么全,但价格也会稍微低一点点,而且有时会低价售卖陈米,穷苦人家很愿意买这种陈米。

但陈米是有风险的。

这会子人还不太清楚,米放久了不但会变陈不好吃,有可能还会有黄曲霉或者其它的微生物,有可能就不是陈米而是‘毒大米’了。

不过,虽然没有标准的质检手段,但人们倒也知道些,吃陈米是有风险的。所以大米行为了自身的名声(也为了怕人讹钱),都是从来不对外售卖陈米的。

“你既不能出宫,只托了宦官们出去帮着巡看一二,拿了账簿回来……时日久了,只怕人心易变。便是这个老掌柜是可靠的,谁能保证下一个掌柜也是可靠的?”

若是掌柜的为了挣钱,坏了良心,在正常米里掺了陈米甚至是腐米,一旦吃出了人命,就是大事!

姜沃深以为然:权力失去监管,总会出问题,这是人性。

就算掌柜的不会故意害人,但在完全没有监管端的情况下,只怕也会出现松懈和懒怠。只有极少数‘圣贤之人’,才能在没有外力监管的情况下,自律如一。

姜沃不觉得,自家这个半大不小的米行,能请到这种‘圣贤’心性的掌柜的。

所以还是出手的好,换成‘女医助学金’,姜沃会更安心也更开心。

*

从长安城策马至九成宫不过半日,比马车要快许多。

崔朝是次日午后就到了九成宫,验过鱼符,入内先去东宫拜见,然后去了太史局。

见崔朝过来,还是问起米行的事儿,姜沃很快反应过来:“难道是崔郎家有大的米行?正好生意做到你那里去了?”

见崔朝点头,姜沃笑道:“那更好了。”

跟可信之人交割生意,顿觉麻烦少了,于是将缘故都说与崔朝。

崔朝听了姜沃想出手米行的缘故,以及这份钱财的用处,却没有要买下米行的意思,而是道:“姜太史丞来做我的东家如何?”

姜沃:?

“我来替姜太史丞寻靠谱的掌柜打理铺子,平时也会时不时去铺面上查看账目与生意——你不必再操心这些琐事,我每月会送成账过来——太子殿下的许多私产也都交给我一并管着,也是如此。”

“毕竟你们都在宫里,出入不便,且也有许多要紧事忙。”

“钱的事情,都交给我就好了。”

“若有需要,只管从我这里取钱用。且太史丞不必只卡着自家账目上的钱用,我也颇有家资,若有所需,但凭取用。”

“听姜太史丞之意,对女医很重视。若是将来,太史丞想开单独的女医馆,完全不必再折本出掉米行或者其余铺面。你需要多少现钱,甚至需要什么地段的房舍、家具、药材等物都可以直接告诉我,这些,都是自家的产业,很快就能到位的。”还省了中间门商赚差价。

姜沃:……

你这是颇有家资吗?我这才叫颇有家资好不好,你这叫一条龙产业链啊!

崔朝诚恳道:“在太子殿下还是晋王的时候,就说过,咱们都是自己人不是吗?太史丞不必与我客气了,您在宫里辅佐太子殿下,乃是正事。些许银钱小事,真的,交给我就可以了。”

美人诚恳的的眼神,配上这样的面容,给姜沃晃得下意识点了点头。

见她点头,崔朝就笑了。

而崔朝忽然展颜,让姜沃有点理解了千金博美人一笑的昏君。

不过,这回拿出千金来的是美人自己——

崔朝拿出了一份数额颇大的“借贷契”,上面写着崔朝欠姜沃万贯。

万贯,已经超过了姜沃这几个铺面的市场价。

“这是?”

姜沃倒是知道,大唐已经颇流行这种‘借贷契’,是受到律法保护的。而且‘借贷契’上还会有担保人的姓名,若是欠债人还不上,担保人就得负责还债。

崔朝笑道:“我是想请姜太史丞将铺面都过户给我。这样我更好安排人,也省了我发现有掌柜伙计不老实,还不能即刻就处置了,耽搁要事。”

“但怎么好空口无凭,就让太史丞将父母留下的产业直接过给我。因此我先立一张借贷契,写下欠款与太史丞。保人就是太子殿下。”

“这契约只是个担保,请太史丞放心将铺面过给我。”

“实则还是我代太史丞管着,所得利钱依旧是太史丞的。”

姜沃见他来之前都写好了借贷契,甚至连太子这个保人都请完了,便知他不是客气话,而是真的想为自己分担这一块事务。

正好她也懒得管这些——她的心思全放在太史局,剩下的时间门学习她的权利指南还忙不过来呢。

“既如此,外头的事,就拜托崔郎了。”

崔朝笑意明朗:“就请太史丞有空的时候,写过户的文契与我就是了。”

说着还特别贴心给了姜沃一份模版。

姜沃直接开写,边写边不由问:“鸿胪寺不忙吗?崔郎如何能管得了这么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