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参与设计制造工程机械的师傅, 包括叶秋莹和沈珩在内一共五个,所以两人的工作进度,比想象中的还要快结束。

二月末的时候, 重新改良后的定稿交上去,外包的活基本算是完成。

叶秋莹拿着自己和沈珩的外快工钱, 在银行新建了一个小户头, 留作两人以后成立小工作室的启动资金。

叶秋莹拿着小存折,一股奇异的感觉油然而生。

属于两人共有的东西产生,好像在人生的长河里, 宁静无波的河水,与某人产生羁绊, 逐渐融为一体。

这就是生命里有另一半的感觉吗?

叶秋莹摇头一笑,心满意足将小存折收好。

叶秋莹从银行回来, 直接去了趟工地。

扩建的厂房近十亩地,在当地来说也算是个大工程, 村里仅有的两支工程队,都被许州喊去建设乡村。

她索性在城里请了另一支工程队。

工程不算小, 工程队里外包请了不少工人, 相对的工钱加起来也不少,工程队也能赚上一笔钱。

不仅工程队挣钱,附近的国营钢材铁厂、沙石厂、砖厂, 随着建筑工地的增多,订单暴增,如火如荼势头正好。

更别提货车司机, 稀罕的成了香饽饽。

一个包工头只要勤快, 成立一支小小施工队,只要能承接几个小工程, 成为万元户都不是问题。

百废待兴,乡镇建设、建厂房、乡亲盖房、修路……

乡镇高速发展中,四处都是活,只要手脚勤快,不愁挣不到钱。

哪怕手脚不够麻利,背着保温箱、挎着大篮子去工地附近,卖汽水卖蔬果卖盒饭、香烟啤酒,都能赚上不少伙食费。

附近几个村子找不到工作的乡亲,听见消息纷纷赶来找活干,一时间青源镇多了不少外乡人。

风头正热,总有些聪明人闻见商业气息。

快餐小店摊位、包工头砖厂施工队、个体户悄然变多。

叶秋莹目睹城市化的发展,不禁感叹这种趋势,甚至能想象,日后乡镇会变得如何繁华。

当然鱼龙混杂,机遇也伴随着风险与挑战。

治安自然成了首要问题,偷鸡摸狗、村中恶霸可不少,当然这都不是叶秋莹需要考虑的问题。

环境再乱,工厂也能多请几个安保人员。

一来保护工厂内部治安问题,防止人员暴动打架等;二来防止外部骚扰,避免外来人员对工厂造成损失破坏。

叶秋莹不再多想,站在一处高地,看着新厂区划出来的近十亩的荒地,心中一阵澎湃。

十亩地大的厂房,离大厂还有距离,但这是一个新的启程!

*

1984年,三月末。

新厂房那边已经动工一个月,老厂区订单销量更是势头不减,本以为旺季一过,会消停一会儿。

谁能想到破开一个口的市场,隐约已有扩大的趋势,订单根本停不下来。

扩建、开新线、招工迫在眉睫!

叶秋莹甚至在猜测,是不是有经销商,去省城一带打出了名头?

1984年,购买黑白电视已经不算是稀罕物,普通大众攒上一年半载也能买得起。

至于彩电,还需要凭票购买。

这个时空彩电一般都是进口机,市面上不用票能买到的货源,还真不多。

这年头有钱人不多,但还是有的,彩电洗衣机这些大家电,仍是供不应求的电器。

要不是生产计划太满,叶秋莹甚至打算挑出几名技术员,成立小组推出生产一款彩电,定能风靡市场。

要知道一到九十年代,彩电就疯狂革新换代,行业内卷,更新速度跟换衣服一样快,价格也越来越实惠!

趁八十年代物以稀为贵,尽早挣钱。

因为条件技术设备制约,无法压缩至液晶平面大小,设备研发资金也不足,但是后世常见的大锅底还是没有问题。

叶秋莹恨不得现在就成立彩电车间,可惜厂房还在建设中,再想也只能先忍下来。

叶秋莹叹息一声,还是先凑够零件设备再说。

她一边摇头长叹,一边往老厂房走,却是在路上遇上石俊。

她还特地查过这小子的业绩,还算不错,没有店铺在经销商里还能排上榜,确实称得上厉害。

大概是被骗后,整个人谨慎稳重不少,各种单据票据都留了一手。

石俊朝她走来,彬彬有礼面带微笑,朝她弯腰鞠躬。

“叶经理,今个可真巧能遇见您,我正想找个机会好好感谢您,多亏了您的引荐,才有今日的石俊。”

“嗐,这都是你争取来的机会。”

叶秋莹摸了摸鼻尖,只能说两人有缘,各自给了彼此一个机会,恰巧两人都抓住了。

石俊笑道:“还是得谢谢叶经理,我最近打算去省城跑跑,好好干出一番名堂。”

“去省城?”

“对,整个丰源县有不少经销商在跑,我打算换个大一点的地方,人也多一些。”

关键省城有钱的人多,买得起电器的人也多,出头也快。

石俊又开口解释:“我之前认识一个朋友,他家亲戚正好是一家商超的营业员,听说租售展销柜台。”

叶秋莹点头:“好好干,福星不会亏待你的。”

如果能在省城打出名头,以后再做做广告宣传,卖向全国大江南北也不是难事。

……

五天后,四月初。

距她20岁生日,只剩下六天。

六天后,也就是她和沈珩的订婚日。

沈爸和沈妈已经提前过来,哪怕她无父无母,现在孤儿一个,二老为了表示尊重,还是大老远,特意跑来丰源县一趟。

沈珩现在正载着她,去火车站接人。

坐火车虽然慢了些,不过经济适用,二老还是选择了坐火车出行。

两人作为晚辈不敢让长辈多等,提前赶去火车站接人。

她和沈珩之前已经商量过,到时候二老过来,就先安置在叶家。

主要叶家房间多,家属房太小,沈珩两个工厂来回跑,经常不在家,二老住着也孤单,还不如住在叶家。

再则二老忍不住想来镇上看她,总不能让沈珩天天载着他们来回奔波,折腾的够呛。

不如住在叶家清净方便,天天还能看见她和沈珩。

沈珩考虑一番,自然也同意了。

他每天都会来青源镇,一来二去还能顺带照顾三人,订婚干脆也在镇上,和周家小两口见面也方便。

叶秋莹兴奋地开始收拾房间,过年那会儿,沈爸沈妈对她很是照顾。

这次对方过来,尽地主之谊也不能怠慢。

二老早年也是跟着部队四处跑的人,时常大老远跑一个地处理军械问题,所以出远门对于两人来说也不是难事。

只不过许久不出门,时代发展又变化太快,好些东西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