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拿钱砸死你(第2/4页)

张安世看向面色激动的朱金道:“船业那边的船只,我至少要抽调大半,除此之外,骡马、粮食,军械,还有桐油,都给我准备妥当,有多少要多少。”

朱金顿时收起了激动,大吃一惊。

这可是接近五万人马,要负责如此巨大的给养,这花费可是惊人的。

虽说现在账上有钱,可还远没有到直接供应一场规模庞大的战争这样简单。

谁知张安世又道:“不要舍不得银子,一切都要置办最好的,兵贵神速,我要求整个军马骡马化。”

“骡马化是啥意思?”朱高煦第一个提出了疑问。

张安世道:“就是要确保所有的给养,所有的人员,都有车马骑乘,也都有骡马运输。”

朱高煦骇然道:“这得花多少钱。”

“花钱的事,是你考虑的吗?”张安世道:“你想着怎么给我们拿下安南即可,决不能成国公和张辅将军们占先,让他们得逞了。”

朱高煦呼吸粗重。

靖难之役如果是乞丐翻身。

那么现在打的,可真是富裕仗了。他觉得,这要是都让成国公和张辅这些鸟人争先了,他也没脸活了。

“大哥有命,我必奉行,我这便去召集军马。”

张安世这时回头看朱勇几个:“不要跟你们的父兄讲情面,这可涉及到咱们兄弟们的营生,天王老子来了,也没情面可讲。”

朱勇只觉得热血沸腾,嗷嗷叫道:“大哥,俺爹不识抬举,俺照样教训他。”

张安世拍怕他的肩,欣赏地盯着他道:“好兄弟。”

当下,布置下来,无论是朱高煦,还有朱勇几个,个个摩拳擦掌。

只有朱金却是耷拉着脑袋,他得计算这得花多少钱。

显然,这一次所需的物资损耗,可是天量级。

毕竟朝廷可以征丁,国库里拨发钱粮。

可这商行的五万人马,所有的损耗,都得他们自己用银子来买。

终于,忙活了一通后,朱金很快又来到了张安世的跟前,道:“伯爷,现在有个坏消息,还有一个好消息。”

张安世道:“我只听好消息。”

朱金边再不多啰嗦地道:“好消息是,这些日子,咱们将不少士绅的银子吸干了,所以他们现在都在抛售自己的粮食,再加上……咱们各大钱庄的不少土地,也有一些收益,粮食和桐油,这些基本的需求,倒是可以平价购来。”

张安世点点头道:“这便好极了,我还怕大规模的收购,会有人囤货居奇,造成米价和骡马上涨呢。”

朱金苦笑道:“现在可不敢,桐油的事刚过去呢,弄得这么多人倾家荡产,现在就算有人有这贼心,怕也没这贼胆!”

“不过……咱们抽调这么多舟船出来,船夫的工钱,还有其他的人力,怕是花费也不在少数,小的细细算了算,只怕这花费,得在一百万两银子上下。”

“才一百万两?”张安世惊讶地道:“平摊下来,这一个士兵,也才二十两银子?你这是看不起谁?”

其实这个数目,已经算非常高了,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勤俭节约,抽调的都是自己养活自己的卫所兵,能将战争的费用压缩到最低,一场战争,可能一个士兵的费用,平摊下来,也不过是七八两银子而已。

可以说,太祖高皇帝充分发挥了老农式的节俭。

不过张安世的想法却不一样,他所信奉的永远都是高投资高回报。

打仗若是都省吃俭用,这是什么道理。

张安世直接豪气干云地道:“预备三百万两纹银!若是三百万两不够,可以继续追加,抽调咱们所有账面上可用的资金,给我尽心竭力地支持四卫和模范营的军马,别老是想着省银子,账不是这样算的。”

朱金吓了一跳。

这些日子,辛辛苦苦的糊弄士绅的银子,岂不是全部砸进去?

朱金犹豫地道:“这……这若是出了岔子,可就血本无归了啊。”

张安世嘲弄地笑了笑道:“血本无归?打输了才血本无归。所以我们只能有一个选择,怎么赢怎么来,不让将士们吃饱喝足,不让他们体力充沛,不给他们足够的给养,不供给最好的火器和军械,凭啥让人卖命?”

“你们做买卖的人,就知道斤斤计较。这种时候,是计较银子的时候吗?这些不是你考虑的事,你要考虑的……是怎么抽调所有咱们能动用的金银和资源,支持四卫和模范营。”

朱金想了想,他虽然无法理解张安世这种花钱如流水的观念,可对他而言,反正自己乖乖听话就是了。

要知道,他跟了张安世这么久,见多了张安世的能耐,对张安世是很信服的。

于是,便道:“好,小人一定不负伯爷所望。”

……

大军开拔。

汉王天策四卫人马见到朱高煦的时候,一个个都精神为之一振。

这朱高煦获罪的时候,四卫本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谁也不知道,朱高煦的事会不会株连他们,再加上少了朱高煦这个大靠山,未来这上上下下的前程都渺茫。

如今见朱高煦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又怎么不令他们振奋。

召集了军将,朱高煦啥也没说,只当面一句话:“一日准备,明日这个时辰拔营,立即开赴安南!所有人……换上商行的军旗,其他一切照旧,此次模范营为先导。”

轻描淡写地丢下了这一番话,可这上上下下的武官们依旧个个激动。

只要朱高煦还活着,他们就还有希望。

至于去哪里,这反而是不重要的事了。

朱高煦干啥事,都不会忘了大家,反正只要跟着他拼命就好。

当下,这四卫大营里热闹无比,所有人整备行装。

而在兄弟船行里,大量的舰船开始抽调。

先导的人马也已开始出发,要事先抵达各处码头,调节各处的船运。

大量的船夫被征调,好在都是商行自己的船,而且船夫的薪水照旧,甚至还许诺了一些离家的补贴。

另一方面,开始大量地收购粮食和药品,许多的粮商也直接被召集了来。朱金亲自出面,设定了一个价格,愿意出售的,就立即交割。

现在大量的士绅因为需要资金,所以向市场售卖了不少粮食,要知道,这些粮商手里的粮食可不少。

至于趁此机会囤货居奇,若是没有桐油的事,或许还真有粮商们会背地里联合起来操作一二。

可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再加上朱金在商界,已隐隐开始崭露头角,大家都知道他的背景非同凡响,此时谁还敢跟他对着干,大抵都等于是找死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