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261 学业

如果要顾熠总结自己的博士生涯,他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废寝忘食。

朱教授倒是给了他足够的时间,在各项事务上也给了他足够的指导,不过顾熠自己一边筹备科普片,一边准备研究和论文,只觉得每一天都是沉甸甸的。

这段时间他完全脱离了娱乐圈,不过袁承和孙有明都没来催他,两人都不是周扒皮式的经纪人,何况顾熠已经登上了自己在娱乐圈的最巅峰。

当然,这段时间里,邀请顾熠的影视合作和商业合作一直没有断过,甚至还有电视剧剧组出一个亿请顾熠拍戏。

想到建实验室的开销,顾熠难免有些心动,但他心里明白天价片酬的套路,真收了这笔钱,他只会良心不安。

但客观来说,建一座实验室是真的贵,熟悉行情之后,顾熠膨胀的内心立刻如气球一般憋了回去。

他本以为自己很rich,但在真正的rich面前,他的rich实在不值一提。

不过该建的还是要建,他的存款暂时还是够用的。

“顾师兄,求救求救!”

顾熠人在实验室待着,求救电话直接打了过来。

“你不会又被导师骂了吧?”

夏师兄毕业后不久,顾熠自动成了朱门大师兄,朱教授专门把麻烦的学生交给他带,原先在朱教授眼里很不靠谱的顾熠也逐渐变得靠谱起来。

顾熠:“……”

其实他也不想的。

事实是,在朱教授的学生里,他年纪最大,资历最老,还是传说中的化院十狂里唯一一位仍在校的。

「化院吉祥物」也就罢了,还有人说他「饱经风霜,透着历史的沧桑」。

针对这一理论,顾熠唯独想强调一点:他还活着。

果然,师弟的研究被朱教授批得一无是处,嫌他文献不看实验不做,顾熠不由回忆起了自己被朱教授嫌弃的时光,感慨人生果然是个循环。

顾熠翻了翻就瞧出问题了:“老师和你说过了吧,这项研究已经有结论了,在……”

顾熠思考了片刻就抽出一本刊物:“在这。”

其实朱教授骂得有点没理了,师弟只能说是比较倒霉,他的研究和旁人已经发过的论文重叠了,他启动的时候,人家那篇论文还没发。

“我怎么这么惨?”师弟一边感叹,一边默默看向顾熠,“顾师兄,你这边还缺人吗?我可以帮你整理整理数据跑跑腿。”

找顾熠求救只是向顾熠哭诉的途径,他的目的是让顾熠的新论文挂个名,几作都行,因为据院内传闻,顾师兄这篇论文又打算投《Nature》。

今年各高校化院投出的第一篇《Nature》属于S大的团队———朱教授学生之一的夏师兄主导的。

而顾熠这边,专心致志在京大搞研究之后,他出成果的速度虽然不快,论文质量却相当有保障。

之前那篇《Nature》在化院引发了一阵轰动,顾熠给帮过忙的师弟师妹们都加上了名,虽然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但《Nature》毕竟是《Nature》,要他自己写一篇《Nature》,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顾熠现在在做的这项研究也打算投《Nature》,就算不能登刊,那也意味着,在他心目中,这是一篇够资格登上《Nature》的文章。

化院博士生私下里都会讨论,顾熠究竟点亮了哪棵智慧树。

比他晚入校的化院生,几乎没人没听说过顾熠的传说。

和其他人相比,顾熠只是海外留学的履历略差了些,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不能去,只是副业太忙碌罢了。

他在国内高校要比出国更自由些。

不管是当演员的成就,首次触电导演就拿下的高票房,还是目前以一作发表的论文,都会让其他人产生和他在的是不是同一所化院的错觉。

就算这两年顾熠很少在娱乐圈露面,关于他的报道却始终没有停过。

……

顾熠手头这个研究快结束了,确实没有什么需要师弟帮忙的地方,但他和对方承诺,如果下一篇论文需要对方帮忙的话,他会第一个找对方。

顾熠估计,他博士毕业之前,最多也就再写一篇论文罢了。

“老师,我现在有点后悔在学校的时间太短了。”

当顾熠这么说的时候,朱教授静静瞥了他一眼:“不在学校也好,不然科普片哪里来的?”

顾熠:“我的价值就只有这些吗?”

他发现了,科普片拍完之后,朱教授衡量他的数量单位立刻变成了科普片。

虽然顾熠自己对科普片的最终效果很满意,但他个人认为,他在化学领域创造的成绩绝对不止于此。

“论文写好了吗?”朱教授问他。

“写完了。”

写完之后,顾熠先发上了arXiv,他如今在化学学界也不算默默无闻,论文一经发出,立刻有专家来评审了。

顾熠本人不算高调,虽然业内大多清楚他演员的身份,但在学术上,他很少有惊人之举,不过顾熠每次都能提供一些新东西,进而为其他人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这是业内看好他的原因。

朱教授没问顾熠有没有信心,论文能不能发不在于信心,甚至不在于论文本身的质量———不久前,国内量子领域颇有名声的两位大佬甚至没有通过arXiv的审核,这在学界引发了震动。

就算《Nature》不能过稿,顾熠还有其他杂志可以选择。

“我对你有信心。”朱教授道,“夏冬前几天还和我说,你这篇论文比起前一篇又有进步。”

顾熠眨眨眼:“他怎么不自己来和我说?”

“以他的性格,他能当面夸人吗?”

顾熠思考了一下,夏师兄本质上也是个i人,别说当面夸人了,他能对着朱教授夸顾熠,也是因为和朱教授相处这么多年养成的圆滑。

在熟人面前还好,遇上不熟的人,夏师兄就是属木头的,半天憋不出一句话。

和上一篇论文一样,这一篇《Nature》顾熠也等了好几个月,等这篇论文正式见刊,顾熠的毕业论文也憋出来了。

“恭喜你,要熬出头了。”夏师兄特意给顾熠发来了祝贺,“答辩在什么时候,我要参加。”

顾熠:“别来。”

他现在还记得自己研究生论文答辩的奇景,所以这次博士论文答辩,他提前给自己的所有熟人发了消息,主题就两个字——“别来!”

“顾老师太把我们当外人了,哪天答辩,说!”

杨艇他们打算提前一个月出发,从S市一路玩到京市,到京大之后刚好赶上顾熠答辩。

听说这件事的顾熠粉丝们:“这是什么经典再放送?”

顾熠读大学就比旁人晚了好几年,当初他宣布要参加高考的时候,没人相信他能考上京大,而今天他都快博士毕业了,不少粉丝依旧觉得这像一场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