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道(第2/2页)

朱朴看完地图,默默地回了座位,细细思索。

这项改革明面上是宰相萧蘧、裴枢二人联名提出的,但朝野皆知出自何人授意。

国朝十余道,但那只是地理划分,偶有采访使,行监察之责,也未常设。艰难以来,道已经名存实亡,全国实际上是藩镇、州、县三级管理体制,藩镇有节度使、观察使、都防御使,总管军政大权,州有刺史,县有令,各司其职。

邵树德新设之道,实际上是将多个藩镇合并在一起,集中了一下,但军政分离,各有官长。

老实说,他很欣赏这种改变,因为给了他们文官以机会。

只可惜,这是一个即将行谋逆之事的武夫军头,唉!

朱朴一方面很厌恶邵树德篡位的事情,一方面又被他的宏伟蓝图深深吸引,心中矛盾不已,心情乱七八糟,难以描述。

直隶道并不是最后一个,事实上,按照朱朴得到的消息,关北道也即将设立,辖夏、绥、银、宥、灵、盐、会、丰、胜、麟、参十一州,基本就是国朝盛时的大朔方镇辖区了。

朱朴是襄阳人,没去过这个地方,但听闻搞得很不错,户口大增,牛羊被野,甚至比天宝年间犹上胜上几分,毕竟是邵树德的起家之地。

这个关北道巡抚使听闻将由濮州刺史黄滔出任,治灵州。都指挥使很可能是梁军降将氏叔琮,他之前多半时间居家赋闲,这会就要走马赴任,指挥关北十一州的州兵了。

“夏王若能坚持推行下去,可谓拨乱反正之举。”朱朴一巴掌拍在案几上,惊得文吏僚佐们纷纷探头望来。

“无事。”他摆了摆手,说道。

僚佐们继续办公,朱朴却又叹了声气。

萧蘧、裴枢二人提出这项改革时,有些敌视夏王的朝官无脑反对,但他没有,为此已经被一些人视为叛徒。

对此,朱朴也很无奈。我只想做些于国有益的事,但朝中风气很不好,完全以立场来看待人和事,让他左右为难。

“罢了,有些事,庸人自扰罢了。我行得正坐得直,管那些风言风语作甚!”朱朴暗想道:“若实在干不下去,便豁出老脸,向夏王求个巡抚使之职,也能造福一方百姓。这乌烟瘴气的中枢,委实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