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国家考察团(中)

叶华西教授余光将自己带的几个博士生的表情尽收眼底。

年轻人傲气很正常, 他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但过度的自傲变成自负就不好了,也该让他们出来见见世面。

国家植物园固然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植物园,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但并不意味着不会被超越。

或许是花间集, 或许是其它植物园, 又或者是国外的研究所, 若一直沉溺于当前的成绩,以后还有什么进步可言?

时刻保持着学习的心态, 才是每一位科研人员应有的态度。

叶华西仔细观察着眼前巨大的捕虫笼,从叶子垂落的笼蔓、宽胖的笼身、到色彩鲜艳的唇以及上方硕大的笼盖,任何一个部位都表明它是成熟状态的捕虫笼,并且为自然发育而成,并未经过人工催熟。

能长到如此惊人的尺寸实属罕见。

首先, 其本身便要具有的优质基因与生长潜力,其次,外界环境和培育手段也很重要。

叶华西侧头看向叶晗两人:“这两株马来王猪笼草来植物园多久了?”

叶晗:“半年左右,去年11月份办好手续引入的。”

才半年?!

几名研究员又是一惊,看着眼前茂盛到将树木枝干都盘绕起来的马来王猪笼草, 心神俱震。

才半年就长到如此巨大,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当初国家植物园的几株,移栽后元气大伤加上水土不服,在他们整个科研团队的照料下, 足有大半年才恢复过来。

然而眼前这两株, 哪有一点移栽后的不适, 比原产地的植株长得都要高大!

还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究竟如何做到的??

即使在这些天才的知识储备之中, 眼前的情况也超出了认知。

叶华西教授同样露出惊讶的表情,随即沉吟:“近些年来,国外基地的培育技术发展得很快。

我在一个科学杂志上看到过相关文章:XX基地早就培育出捕虫笼高达36-38公分的优质种,并作为母本分株繁殖,只是当时的技术还不成熟,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这两株马来王猪笼草是从那里引进的吗?”

叶晗:“是的,教授。当时挑选的是母本分株后最优质的两株,从国外运送过来时,其中一株最大捕虫笼便有36.5公分,经过培育后达到如今的44公分。”

当时她从国外引入的时候着实花了很大功夫,加上手续费用,两株猪笼草合计花费超过100万。

国外有收藏家也想要收购,要拿到最好的品种,价格必须开得比他们高才行。

一百多万,在W市这样的地方买套房子都足够,只有叶晗舍得将这些钱花在引进植物方面。

听到这里,付庆元的表情越发尴尬。

就在他们为拿到的成果沾沾自喜时,国外的培育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早已培育出37公分的尺寸,并尝试着将这种巨大特性加以延续。

这样看来,他们培育出34公分的记录实在不算什么。

只是因为国内首例且并无对比,便给人一种成果卓越的错觉。

……

叶华西教授又与叶晗讨论了一些培育方面的问题。

在智能系统的帮助下,叶晗努力模拟原产地的环境并加以改进,打造最合适植物的生存环境。

土壤是从当地运送而来,温度、湿度、光照、降雨量都非常贴近,会放置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等为它们加餐,再加上植物营养液的促进作用,有这样的结果是必然。

毕景辉看着两人相谈甚欢,站在旁边张了张嘴,根本搭不上一句话。

W市植物园并未打造食虫植物区,而马来王猪笼草这样的濒危物种平时更难以得见,他所拥有的知识全都是文献资料里的那些。

但理论知识与实践是两码事,导致他完全插不上嘴。

其他研究员则惊讶于叶晗对于马来王猪笼草的了解。

可是…她不是花间集的园长吗?

不知道的以为是哪个植物学专家,居然能与位于行业顶端的叶教授进行流畅的交流和沟通!

培育过程中的很多细节,连他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

叶晗借助的是智能系统的功能,植物的各种数据一目了然,笼身哪怕涨了0.01毫米都能监测到。

在重点培育的过程中,她每天都会记录马来王猪笼草的生长状态,在细节方面的把控超过所有人。

就在昨天,她单独整理了一份从相关的数据资料,就是为了今天做准备。

叶华西教授听到后频频颔首,吩咐下面的研究员:“记录一下叶园长的培育要点。”

“哦、哦,好的教授。”付庆元等人都蒙了,手忙脚乱地找录音笔和笔记本。

当初高高在上的心态荡然无存,在教授的要求下心服口服地记录起来。

记录完毕,叶晗为考察组展示了众人从来没见过的场面——马来王猪笼草捕食小白鼠的过程。

小白鼠是医学常用的实验材料,人工饲养的小白鼠很干净,通体纯白,不携带病菌,被养得胖嘟嘟的,是这两株马来王猪笼草目前最喜欢的食物。

只是捕食场面难免有些猎奇,可能还会引起养宠物鼠游客的不满,叶晗平时都会选择闭馆之后喂食。

很快,六只实验用的小白鼠被放出来,让研究员们吃了一惊。

这么多!

真的能消化得了吗?!

虽然猪笼草等食虫植物能够捕食昆虫,但它们和其他植物一样,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捕猎更像是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一种防御功能。

它们进食一次往往需要半个月以上才能消化,并且不能太多,否则会因无法消化导致捕虫器官发黑脱落,甚至死亡。

所以,人工培育情况下的食虫植物不需要捕猎,必要时施肥即可。

然而花间集的食虫植物不同。

它们非常活跃,各个都是捕猎好手,游客经常能看到它们捕食小型昆虫的场景,又凶残又可爱。

尤其是这两株马来王猪笼草,它们的捕虫笼巨大且长得很快,需要更多的营养,经常加餐。

几只七八公分的小白鼠被放出,吱吱叫了几声,动了动鼻子和两侧的胡须,嗅着捕虫笼蜜腺散发出的诱人香气,逐渐朝着捕虫笼靠近。

它们被饿了大半天,正饥肠辘辘,蜜糖的味道对它们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叶教授站在玻璃隔板面前,视线并未移开,只低声吩咐两名研究员做好摄影和记录工作,拍下这珍贵的资料。

大约过了五六分钟,终于有一只尾巴很长的小白鼠爬到最大的捕虫笼笼口附近,一直在嗅闻笼盖和瓶口散发的甜蜜味道,似乎想咬一口。

可惜还没等它更进一步,一时不察,自己便沿着光滑的瓶口和内壁落入消化液之中,发出‘扑通’的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