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房子

◎“你是这儿的原主人?”◎

黎善的惊讶是装惊讶, 苏卫清的惊讶就是真·惊讶了。

只见他先是满脸愕然,随即便是一脸惊喜地一把拉住杨老爷子的手:“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没想到居然这么巧。”说着他顺手将苏小楼塞进黎善怀里, 一屁股将杨啸给挤开, 自己坐到杨老爷子身边, 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了黎善的丰功伟绩。

譬如那优异的成绩,还有迄今为止都是热门药的蒲地蓝颗粒,包括后来的板蓝根颗粒,以及各种炮制后的中药粉,听得杨老爷子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

“宁省药厂的颗粒剂是你弄出来的?”

要知道,之前宁省和周边几个地区的水痘传染病,他在部队里都听说了的,他那时候还想研究研究水痘病症的治疗方式, 谁曾想, 他还没开始动手, 又传来消息说疫情控制住了,紧接着,蒲地蓝颗粒剂就被引入了部队, 属于日常用药范围,主要作用于清热解毒, 咽喉肿痛之类的病症。

黎善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其实也不能算是我弄出来的,主要家里孩子不爱喝药,我也是试试看, 谁曾想就成功了。”

其实她不搞出颗粒剂,几年之后的台岛也会发明出颗粒剂, 届时这颗粒剂卖回来的时候, 那价格可是翻了倍的, 虽然她不清楚国家引进那些药花了多少钱,但绝不是个小数目。

说起来,进口药一直是老百姓心底的痛。

你说不用吧,进口药的药效确实好,可你说用吧,价钱也让人肉疼的很。

哪怕后来国内药厂迅猛追赶,各大研究所同时研发,但进口药却依旧昂贵,哪怕到了几十年后,那些国外进口的特效药,也足以让人买到倾家荡产。

黎善之前也曾幻想过利用系统图书馆努力追逐上国外科学家的进度。

奈何她确实不是这方面的人才……

“这本笔记是你写的吧。”杨老爷子举了举手里的笔记本对黎善说道:“我瞧着里面记录的很是清晰,你所你想学医,可我倒是觉得,你挺适合教书的。”

黎善:“……”

不不不,她对教书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失策啊!

那本笔记本是为了自己准备的,以防穿越新世界的时候会遭遇到失忆之类的情节,所以才写的浅显易懂,条理分明,实际上她本人是真没什么当老师的天赋。

“我还是更想当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黎善十分真诚地表示。

杨老爷子看了她一眼,不由叹了口气:“你们这些年轻孩子啊,就是固执。”

黎善笑笑。

“杨啸说的对,我这次回去,确实是筹备医学院复学事宜,只不过今年肯定是不可能了,至少也得两年后才能复学,你若是愿意学,可以跟着学,学籍现在学校里挂着,且当做上医学院的预科,一旦复学后,你还得在学校上五年学,很有可能跟你一同参加高考的同学已经晋升,而你却还在上学,你真的做好心里准备了?”

说着,杨老爷子看了眼苏卫清,又看了眼苏小楼:“你现在不是单身女青年了,你有自己的家庭,你还是好好思考一下,不要太冲动了。”

正如杨啸所言,杨老爷子看见好苗子也是会心动的。

但是学医是枯燥的,也是需要极为专注的一门学科,若是家人不支持的话,是很难学出来的,尤其黎善的孩子还小,正是需要母亲陪伴的时候。

黎善愣住了,她是真的想学医,但杨老爷子说的话却也不是没有道理。

一旦她学医,以后搞不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在学业上,重心也会从家庭转移,这样对苏卫清,尤其是苏小楼也太不公平了。

“这有什么,我反正学的文学,时间比较空闲,到时候我多照顾孩子就是了。”

再说了:“也没人规定一定得女同志牺牲自己不是么?我们男同志也是可以回归家庭照顾孩子的嘛,我表个态,甭管以后黎善同志的学习多么忙碌,我都全力支持,希望黎善同志能够无后顾之忧,努力学习。”

听到这话,黎善顿时笑了。

杨啸则拍拍苏卫清肩膀:“兄弟,还是你想得开。”

这年月,又有几个男人有这样的觉悟呢?

居然主动回归家庭照顾孩子。

“这有什么想不开的?夫妻嘛,总归是相互扶持努力进步的,总不能说只允许我一个人进步吧,我媳妇儿她比我聪明,也比我优秀,我不能成为阻拦她进步的绊脚石。”

有了苏卫清的表态,杨老爷子也肉眼可见的高兴了不少,将自己的地址写在了笔记本上面,算是答应了黎善的请求。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接下来的一路上,苏卫清对杨老爷子就殷勤多了,甭管是打饭还是倒水,总能想到杨啸前面,惹得杨老爷子频频用谴责的目光瞪向杨啸。

可怜的杨啸也觉得自己真是够愿望的,伺候了老爷子这么多年,居然被一个萍水相逢的给比下去了。

耻辱啊。

尤其苏小楼,在得知杨老爷子会成为黎善的老师后,那自来熟的小脾气就用的更加熟练了,再加上她确实很聪明,杨老爷子爱才心切,只恨不得现在就找本医书让苏小楼开始背。

“这些娃娃都是民族的希望啊。”杨老爷子激动到了深处,眼圈都有些泛红。

他拍拍苏小楼的小脑袋瓜:“好好背书,以后也当救死扶伤的好医生。”

苏小楼疑惑的歪头,羊角辫不停地晃悠着:“我不要当大夫,我要造飞机造大船造大炮,把那些欺负我们华国的坏家伙全都赶出去!”

黎杨老爷子愣住,回头看向苏卫清:“这孩子……”

志向有点远大啊。

“她二舅二伯小姑父都是海军,估计是打小听他们讲以前的故事听多了。”苏卫清讪笑一声,抬手捂住苏小楼的胖脸蛋。

乖宝哎,这时候只要点头就行了,何必较这个真呢?

好在杨老爷子并不是爱强求的人,亦或者说,国家百废待兴,每一个区域都急需人才,苏小楼这样的聪明孩子,只要不长歪,坚定的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无论做哪一行,都是可以的。

而且……

他不是收了个好学生么?

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总有机会把孩子‘掰回来’的嘛。

——

短短的路途拉进了彼此的关系。

等下了火车,准备分道扬镳之时,杨老先生对黎善的态度已经亲近许多,不仅牵着苏小楼的手带着她出车站,还叮嘱黎善:“安置下来了一定来找我,我这边先把你得名单报上去,跟你们学校那边通个气。”

医学院和京华大学的关系一直有些微妙,但内部互通有无也是有的,医学院复学,大概率会挂上京华大学的名字,当然,京华大学也有自己的医学系,但和医学院还是有本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