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李自成欲借荆州,吴三桂声北击南(第2/3页)

交还公主?

吴三桂一开始听吴应熊说要出南阳、逼洛阳的时候还挺开心的——这个“熊儿子”好像出息了。然后一听吴应熊说“交还公主”,他的心一下就沉到底了。

你都“熊震华夏”了,还要建宁公主干什么?难道不应该一鼓作气打下整个天下吗?

“康熙是不会割让关中、交出公主的!他要是这么干了,就等于告诉全天下说自己打不过咱们……这样天下还有几人会追随他和咱们打下去?”

吴三桂一盆冷水就照着儿子头上浇下去,他接着又说:“你即使出屯南阳,康熙可以通过收缩西北的兵力增援中原。他的骑兵比咱们多,而中原又是一马平川,我们没有多少骑兵马队,是不可能长驱大进的……只能一城一地徐徐而进,步步为营!

如果咱们的后方真的没有问题,那倒也行……即便是日拱一卒,有个三年五载也可大功告成。可是你认为李自成真的会给咱们三年五载慢慢往北拱?你难道忘了当年关云长是怎么被东吴抄了后路的?你就不怕李自成偷了咱们的襄阳城?”

“这个……”吴应熊一下答不上来了。

“爷爷,”吴世璠却还有说词,只听他说,“当年关羽失荆州并非因为大意,而是因为糜芳不战而降。而我们如果可以派出可靠善战之人驻守襄阳,自成纵有百万之兵,也不可能一鼓而下。孙儿觉得他与其北取襄阳坚城,还不如顺江而东,入金陵以挟大明天子。”

吴三桂赞许地点点头:“世璠,你为李自成所谋的确是上策……襄阳坚城不易取,荆州、岳州、汉阳、武昌亦是坚城难得。咱们要灭李自成不易,李自成要取襄阳也不容易。而且他就算取下襄阳,也会处于你三叔和满清的夹攻之下,态势并没有太大改变。

但是……谁又能保证李自成一定会取上策?李自成要真有那么高明,他又怎么会丢了已经到手的江山?”

这下吴世璠也没法回答了。

吴三桂冷笑一声:“而且……李自成不会相信我吴三桂,我也一样信不过李自成!所以李自成在取得襄阳、长沙、宜昌之前,是不会东下江南的。而我在夺取荆州、武昌、汉阳、岳州之前,也是不敢大举北伐的!”

这回吴三桂分析得有道理!

吴世璠心想:如果现在是王孝忠在武昌,我在襄阳,那两家背靠背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我爷爷和李自成……我爷爷当年开了山海关,引来大清兵,坑得李自成皇帝没得做去做和尚!这李自成信鬼都不会信我爷爷啊!

“父亲,那那……”差一点就要熊震华夏的吴应熊又在那儿吞吞吐吐了。

吴世璠明白老爹的心思,而且他也想试着救一下嫡母建宁公主和两个弟弟。

于是吴世璠赶紧帮着说话:“爷爷,孙儿觉得咱们应该用一个将计就计,声北击南之策!”

“那就说说!”

吴三桂来了兴趣。

他其实早就想好坏主意了!

但他坏是他的,吴应熊明显不够坏……吴世璠虽然打仗还行,但是肚子里坏水好像不大够啊!

这回得好好听听他怎么说?

“爷爷,”吴世璠道,“咱们可以假装把荆州借给李自成,同时再挥军北进南阳,并且遣使西安,要求康熙割让关中、交还公主!”

这还是吴应熊的如意算盘!

成功的可能也许不高,但也不是没有,所以还是应该试一试的。

万一成功了呢?

吴世璠接着又道:“康熙肯定不会答应,而李自成则一定会来偷袭……而咱们则可以一边在南阳虚张声势,一边调集精兵,间道南下,突袭荆州!

李自成虽然有荆州、武昌、汉阳、岳州这几个重镇,但是他的兵力并不多,而且还被满清和咱们东西两边夹着,兵力运用上一定不会宽裕。如果李自成要袭襄阳,一定会抽空荆州的兵……因为对李自成而言,荆州还可以丢,岳州、汉阳、武昌才是不能丢掉的地盘。

所以咱们乘虚袭荆州是十拿九稳的!至于岳州、汉阳、武昌,那只有从长计议了。”

吴三桂连连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个孙子在打什么算盘了……不过吴应熊只想了一步棋,而吴世璠却已经想好了后面的几步棋,看来还是吴世璠更坏一点。

吴世璠看见吴三桂只点头,不说话,于是又开动脑筋继续想坏主意,还真想到了一些,“爷爷,现在李自成并不知道您来了襄阳,孙儿可以继续保密,对外就说爷爷您正准备猛攻关中,所以我爹和我三叔才要出兵中州……这就是‘隆中对’的路线!

李自成如果不知道您来了襄阳,一定会更容易上当,毕竟我爹向来忠厚诚实……”

吴三桂嘿嘿一笑:“你爹就是一老实好人,你爷爷我是坏人……世璠,你可不能跟你爹学好,你得跟我学坏,可知道了?”

“爷爷说的是,孙儿一定好好学坏!”

“好好学坏……哈哈哈!”吴三桂被吴世璠的话给逗乐了,“你的确得好好学!不过这次的坏主意出得不错,就这么办!”说着话,他回头对方光琛道,“献廷,你马上回湖南去,告诉老三,让他派祖泽清带兵两万走宜昌北上来襄阳助战,他自己则屯驻长沙待命。”

“是!”

“玄初,”吴三桂又对刘玄初道,“满清的河南总兵蔡禄想要率南阳归附老夫,你带着老夫的令旨去一趟南阳,封他当河南提督,让他听你指挥,叫他先不要动……等世子出兵后就夸大敌情向关中告急!就说是老夫领兵十万北伐中原了!”

“是!”

……

黄植生、汪士荣二人坐着一条快船,顺着汉水而下,没几日就到了武昌,在武昌的楚王府内见着了李自成和李来顺爷孙俩。

他们抵达的时候,武昌这边已经接到了南京方面派人送来的“英雄帖”,所以汪士荣跟着黄植生一进来,李自成就挥了挥手里的“帖子”,笑着对他们二人道:“老黄,汪先生,你们来得正好……你们猜猜,这份请帖是谁发来的?”

汪士荣和黄植生一起向二李行了礼,然后黄植生就笑着问:“皇爷,是不是南京方面的使者到了?”

“嘿嘿,行啊,一猜就猜着了!”李自成点点头,“朱三太子和耿精忠总算会师了……这下他在南京站稳了,准备开个复明大会,和天下英雄一起商量国是,讨论重开大明朝的事儿。汪先生,朱三太子的使者还准备去一趟襄阳见西王世子……西王是大明忠臣,一定会派人去参会的吧?”

汪士荣也被这个消息搞得有点蒙,重建大明朝怎么还要开大会?难道朱三太子当皇上还要天下英雄共推?这也不符合皇明祖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