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胜则康熙大帝,败则康熙坦丁?(第2/2页)

杨小弥则抛过来一个媚眼儿,然后轻声问:“皇上,妾身比那些西域的胡姬还有蒙古的美女如何?”

康熙哈哈一笑:“皇后,原来你也有吃醋的时候啊!不过话说回来,那些胡姬还是颇有姿色的,特别是和蒙古混了种的胡姬,只要不上年纪,都是难得的艳色。至于那些金毛姬……就差一些了,味儿太大,毛太多,上点岁数就粗糙不堪,和你没法比。”

杨小弥笑道:“看来皇上还是觉得中原好啊!”

康熙点点头:“中原当然好了,江南更好……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有国人,人数众多,勇于国战。江南又盛产燧发之枪,滑膛之炮,皆军国利器,为北方所缺!皇上,妾身最近在读两本江南书局所翻译史书,分别是西方史家阿庇安的《罗马使》和佐西默斯的著作《罗马新史》,才知道西方也有文明古国,还知道西方罗马国有一座堪比南北二京的大都名曰康堡……康斯坦丁堡!妾身还听说这座康斯坦丁堡在300多年前被西突厥人所占领,现在还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首都!历史上,康斯坦丁堡还差一点被咱们蒙古人占领!皇上,您的年号是康熙,和这座康斯坦丁堡是不是有缘?”

康熙听了杨小弥的话,轻轻点头道:“现在朕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只隔里海相望,如欲西行,也不是不可能。当年西突厥能做到的,今日也可以做到!但是当年西突厥是失去东方基业后,不断向西,最后才在西方地中海边上打出这份基业的。而朕还有祖宗基业不能捐弃……而且现在朕已经和东西方十国联手,组成了十一国反明大同盟,不是没有把握的!”

“皇上圣明。”杨小弥已经明白了康熙的心思。

他的心思就是在东边最后博一下,胜则康熙大帝,如果败了……那就考虑西迁去当一个康熙坦丁了!

“皇上,”杨小弥问,“吴周也是打着一样的主意吧?妾身听说吴世琮正谋攻波斯,可有其事?”

康熙点点头:“吴世琮谋波斯,吴应麒则虎视中原……谁能甘心白白抛却大好山河?”

杨小弥完全明白了,“皇上,东印度公司的使团已经在北京呆了一个月了……是不是要把他们召来归化?”

康熙摆摆手:“不必……朕明日就起身,咱们一起去北京!朕这两年来来去去走了几万里,这点路压根不算什么!”

……

北京,荷兰东印度公司商馆。

这座商馆位于北京正阳门外,鼎鼎大名的皮条胡同上,租用的是杨起隆的产业……黄金地段啊!

租着那么好的房子,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北京的买卖却不大——荷兰人也没什么东西可以卖给大清的,天朝大国,无所不有嘛!就算短了什么,不还有朝鲜监国杨起隆的瑞信堂贸易行和蒙古东印度公司可以帮忙从大明进口吗?

而且,这几年在杨小弥重用晋商,鼓励实业的政策刺激下,北京、上京两地的军工产业进步颇大,东印度公司已经没有什么先进的洋枪洋炮可以倒卖给大清了。

而大清也没什么好东西可以倒给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大清朝的那点瓷器、丝绸,自己用都不够,还得用木材、皮货、中药、东珠、大牲口去和大明交换,哪儿还有余力出口给欧洲?

不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北京这边也不是没有任何业务可以做……他们还可以输出技术!

买不如造嘛!

杨小弥可不“买办”,她很清楚,花钱向荷兰人买来的洋枪洋炮多半是“荷兰国阿姆斯特府制造”的……这玩意可蒙不了她!

既然佛山那边的阿广能仿出乱真的洋枪洋炮,山西人、直隶人怎么就不行?直隶这边盛产煤铁,如果都开发起来,产量指不定能超过整个欧洲呢!

所以这两年,北京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商馆就接了造成厂和炼铁厂的单子,现在正在天津卫帮着大清修船坞,在张家口外的龙烟铁矿帮助大清修高炉。

另外,杨小弥还发现欧罗巴人的呢绒不错,穿在身上显得特别挺拔。所以也准备进口一个毛纺织的作坊——大清别的没有,养羊的草原可有的是!

不过向大清输出技术可不是荷兰人跑北京开商馆的目的……输出技术是有利可图的,但同时也在培养竞争对手!而且大清、大明、大周这三国属于“一个世界”,类似于欧洲基督教文明圈,输出给一国,其他国家很快就能学会。

所以荷兰人不太愿意这么干,只是为了拉拢大清攻打大明,才不得不输出一点真本事……要不然大清怎么打得过大明?

而这次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总督斯皮尔曼不远万里跑来北京,目的就是为了最后敲定一个围攻大明的方案!

不过他抵达北京的时候,杨皇后已经去归化城迎接康熙皇帝了,所以他就只能在这儿等着。而在等待期间,他还在北京交了个老朋友——一个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很有些渊源的朋友,名叫郑袭!

这个郑袭可不得了,他是郑成功的幼弟,郑芝龙的小儿子,郑经的叔父。在郑成功去世的时候,还一度留下命令,要让他嗣位当延平王。可惜他没有郑经那么“精”,被郑经打败,只好投靠大清,当了个荣禄大夫头等兼管内阁大臣……官听上去不小了,但其实什么实权都没有,也没什么油水,就是在北京城当个饿不死的寓公。

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了40年,突然有一天……他就因为在北京当寓公时认识的一个好朋友杨起隆,成了垂帘摄政的大清杨皇后的心腹了!

这可真是太神奇了!

而杨皇后派给郑袭的差事当然是“洋务方面”的,给他封了正经的理藩院侍郎——这差事本来只有满洲人、蒙古人才可以当,杨小弥愣是说了句“皇后本来也只有满人、蒙古人可以当”,硬生生把反对意见给堵回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洋务侍郎”还真是只有郑袭能当好。因为郑袭本来就是大海商家出生,而且他小时候郑芝龙可还是雄心勃勃,一度想要把郑家的产业扩到全世界去,所以给郑袭请了洋文老师,教他荷兰话……他是懂洋文,通兰学的!

有了这个能耐,他和斯皮尔曼总督之间的交流当然就没有问题了,因此他就成了东印度公司商馆的常客。

所以他拿到杨小弥的懿旨后,就乐呵呵来了皮条营胡同的东印度公司商馆,看门的人和他都熟悉,招呼一声就直接放他进去了。他刚走到会客厅门外,就听见了稀里哗啦砸东西的声音,还伴随着斯皮尔曼的怒吼声:“混蛋!法兰西人都是大混蛋,都是魔鬼,他们都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了,只有魔鬼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