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康熙背水一战,中山不动如山!(第2/2页)

步阵之前则是火炮!

现在清军已经淘汰了子母炮,而且也不再用臼炮(威远将军炮)打野战了,野战炮兵清一色都是“长管炮”(加农炮),总共就两个型号,分别是6斤长炮和12斤长炮,每个旗、军都有一个炮营,每个炮营都配备18门6斤长炮和4门12斤长炮,满编的情况下,清军在界河南岸的部队应该有126门6斤炮和28门12斤炮,总共154门大炮,不过今天实际到位的火炮,只有134门,其中6斤炮110门,12斤炮24门。

另外,除了杰书的藩军步兵采取了燧发枪和火绳枪混编之外,其余的旗军步兵一律配备燧发枪,而且还都有套筒刺刀和定装空腔弹(并不是全部定装空腔弹,而是每人发5发定装空腔弹)!

这八万大军一展开,那可真是军阵如墙,刺刀如林,骑兵如海,火炮成行,太阳光底下,刺刀的寒光,炮筒子的金光(都是铜的),胸甲的白光,交织在一起,那叫一个耀眼夺目。

历史上那个鸦片战争中的英吉利龙虾兵要在战场上瞧见这种成色的清兵,高低得改打“大英禁烟队”的旗号……而让清军取得如此巨大进步的最大功臣不是别人,正是李中山,也就是这支堪称当今天下第三强大陆军的大清新军的头号死敌!

一个高水平的敌人,有时候就是最好的老师!

当然了,康熙也的确是个好学生,而这一届的八旗兵,无论含满量如何,都比后来那些见贼才逃的上勇强太多了,无论是学习能力和实干精神,都不是后者能比的。

要不然,老师再好,学生自己拉胯,那再怎么教也不会啊!

在康熙的军队完成布阵的同时,天下第一或是第二(大明和法兰西谁强谁弱不好说)强大的陆军,大明陆军北伐军的第一、第五两个军团,也完成了展开。

和清军相比,他们的行军布阵水平还是要强出一截的,清军是到达前沿之后再慢慢展开布阵,而明军现在已经到了可以执行大纵队行军和在行军途中快速完成展开的水准了!

如果清军和明军今儿是同时抵达界河南岸战场,恐怕不等清军布阵完毕,明军就要发起冲击了!

不过由于清军采取了后退交战的战术,所以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布阵,而晚到的明军,就只能发挥他们快速布阵的能力,在先头部队的掩护下,快速布阵了一个步兵在中、左,骑兵在右翼的大阵(左翼的独山湖)。

这个大阵的走向也是东北——西南,大体上背靠北沙河布置,因为北沙河水浅,有多处浅滩可以涉渡,所以算不上背水。

而北沙河和界河之间的地形非常平坦,只有几处低矮的小土丘,而两河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五到八里地,正好用来排兵布阵,差不多就是个天然的决斗场!

现在的康熙也算是身经百战了,只是一看便知道明军还是比自己苦心经营出来的八旗新军要强……至于原因嘛,他其实也知道!

双方的训练其实差不多,装备也各有长短——明军的枪械更好,清军的骑兵更强,双方的火炮则差不多少。另外,明军有讲武堂,而清军也开办了八旗军学堂,两边用的教材都差不多。

但是有一样,康熙却没办法和大明学习……大明是个共和国!而大清则是八旗权贵、汉人军阀、蒙古王公一起合办的诸侯合众国。

一边是国人为国而战,一边是旗兵、藩兵为皇上和诸侯而战……那能一样吗?

康熙压下心头的那种不安的感觉,经过多年征战的磨练,康熙的意志已经坚定了许多,他看了看周围的侍卫亲军白甲兵,大声喊道:“阿喇尼、噶尔玛、阿南达!”

“臣在!”

被康熙点到名的都是他这两年从西征军中提拔的少壮,都是内大臣、御前大臣和侍卫亲军统领。其中阿喇尼是满洲镶蓝旗人,而噶尔玛和啊南达都是蒙古人,噶尔玛是科尔沁蒙古出身,孛尔只斤氏,是布木布泰的亲族。阿南达是蒙古正黄旗的奴才,祖父是察哈尔部投靠过来的蒙古贵族,他本人则得到鳌拜的赏识,当了一等侍卫。鳌拜坏事后他也跟着倒霉,苦了几年后康熙总算醒悟过来,开始国难思鳌拜了,所以就爱屋及乌,看着有点像鳌拜的都得了宠。

“放火!烧浮桥!”康熙咬咬牙,大声下令。

“嗻!”

三个侍卫亲军统领答应了一声,马上带上一队白甲兵,拿上早就准备好的引火之物去烧毁界河上的几座浮桥了。

康熙接着又对小桂子道:“小桂子,让人去给各旗各军传旨……朕决心效法西楚霸王,烧桥沉舟,背水一战,与暴明决生死!”

“嗻!”

小桂子早就挑选好了一群大嗓门的白甲兵,当下就一挥胳膊,这些人立即飞马而去,向各旗各军传达康熙的最新最高旨意了——麻子要拼了!

“大将军,康熙烧桥了!”

周昌远远看见清军背后黑烟滚滚,马上就明白怎么回事儿了,不过却一点不当回事儿,一脸笑嘻嘻的。

李中山则举着望远镜在观察清军的阵形,一边看一边点头——康熙这一届满洲人的学习能力还是强的!

这才十多年的战争,他们就进步到这个水平了……这样的军队摆到欧洲大概也能算个列强了!

这比起“一鸦”挨揍到“二鸦”时还是老样子的咸丰可强了不知道多少……可惜,他们遇到的对手更强大!

想到这里,李中山就放下望远镜,问周昌道:“培公,有何破敌之计?”

周昌道:“康熙连桥都烧了,这是打定破釜沉舟的主意了,那咱们就不能死打硬冲了……属下建议,咱们可以来个不动如山!”

“不动如山?”李中山笑道,“培公,你的意思是让康熙来进攻咱们?”

“对,咱们也是背水一战……”周昌笑道,“而且咱们不着急,咱们有20万大军,现在只到了10万,还有10万大军早晚会到的。我就不信康熙能沉住气!”

李中山笑道:“好,就这么干……传令,前沿各营,挖掘战壕,准备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