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北京和会,瓜分大清(第2/2页)

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无敌舰队自然要南下去找大明海军远洋舰队决战,而它们一离开,被扔在杭州湾岸边的日本雇佣军的后勤补给就成问题了。

所以德川幕府也想趁着手里还有点本钱,尽快和大明媾和……如果能用平湖县的土地换到一些“市赏”那就更理想了。

此外,在明清大决战时,一直驻守在漠北乌兰布通山的金帐汗噶尔丹也向北京派出了使团。噶尔丹的目的是想领有漠北草原和漠西草原,并且成为全蒙古“大大的汗”!

总之,现在的北京城就是一个各方势力的代表云集的“权力游戏的牌桌”,各路玩家都想在这张牌桌上玩上一把!

而李中山作为这张牌桌上筹码最多,底牌最大的玩家,当然也不介意在自己的军队休整期间和各方面玩上那么几把……

今天,共和十一年正月十六,过完“汤圆节”的大将军一大早儿就在他的小姨子,前任大清杨皇后的引领下,离开琼华岛,沿着冰封的太液池西岸一路南下,直往瀛台岛而去。

瀛台岛理论上是杨小弥的“软禁”之处,不过这位被软禁的前任大清皇后,却依旧可以在西苑内自由活动,甚至可以出入大将军本人居住的琼华岛,也可以在瀛台岛上见客——主要是见一些故旧亲朋,譬如吴周丞相吴应麒,前任大清辽东总督纳兰明珠,前任大清辽东巡抚多隆,前任大清北洋大臣、朝鲜监国杨起隆,还有杨皇后的“好姐妹”阿努可敦(噶尔丹的妻子)……

而今儿来访的则是吴应麒和杨起隆,所以得到消息的李中山和杨小弥就一起离开琼华岛,然后徒步抵达了瀛台岛。

杨小弥安排李中山和吴应麒、杨起隆见面的地方就是瀛台岛上的涵元殿。

而在会面开始的时候,偌大的涵元殿里面就只有李中山、吴应麒、杨起隆、杨小弥和一个负责端茶倒水的尚淑英,拢共就五个人,其他所有人,都一律离开了瀛台岛。

“吴相爷,李大将军,咱们可都是自己人,当年一起合力反清,如今总算大功告成!现在清国已经凉了,但是留下的产业可还不少,偌大的基业,该如何划分,咱们是不是先商量一下?”

寒暄了一会儿之后,杨起隆话锋一转,就直接开门见山,入了主题。

“世凯,这次灭亡大清,主要是你和大明的功劳,我们吴周不过是帮衬了一下……这山西的土地,我吴周只取大同一府,其余长城以内,原属于大清的土地,吴周一律不取。你看如何?”

吴应麒当然不敢要太多的汉地,毕竟大明现在惹不起啊!而且吴周缺少的也不是土地,而是人口,是可以跟着吴周西迁的人口。

李中山闻言则是微微一笑:“吴丞相,您还想让美玉(吴世璠)当东吴末帝吗?”

吴应麒脸色一阴,语气也放沉了:“李世凯,你什么意思?吞了清国还不足,还想亡我吴周?”

李中山道:“昔日孙权曾经使诸葛直、卫温将万人浮海去台湾,可惜在岛上被瘴痢所害,病死了不少,最后只带回数千土著,算是无功而返。中山每每读到这段历史,就替诸葛直、卫温惋惜。其实从长江口往九州岛而去,不过1500里海路,和去台湾相差无几。而且九州岛上的气候和中土相差不多,也没有瘴痢之祸,岛上早有土著和华夏移民杂居。吴军如至,必可开辟一郡之地。诸葛直、卫温登台是黄龙二年,至东吴灭亡还有五十年。若能经营九州五十年,孙皓在吴亡之时,是不是可以泛舟入海,远赴九州,再开东吴基业?”

“你想要我大周放弃祖宗基业,西迁到河中和蒙兀儿的不毛之地?”吴应麒早就知道李中山的心思,不过他还是不大甘心……虽然河中、蒙兀儿之地够大,比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大得多。但是那里的人口太少,汉人更少。吴家跑去之后,想要经营出吴家在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的局面,可真是不大容易。

“河中、蒙兀儿之地可以不是不毛之地,”李中山扭头看了眼丰姿绰约的杨小弥,“小弥,你是知道河中、蒙兀儿之地如何的。说说吧!”

杨小弥微微一笑,向吴应麒欠了欠身:“吴丞相有所不知,河中虽然干旱少雨,不利于农耕,但是却有一处太平谷福地,因为有天山融雪滋润,水土丰饶,不亚于四川天府……玄烨当日,也想将太平谷天府之地当成退路经营的。没想到天命已尽,无福西去。吴丞相您可千万别和玄烨学啊!”

李中山道:“吴丞相,我大明必须要一统中原的!吴周不如迁往叶儿羌故地以西,河中、蒙兀儿之地尽归大周,以后西周、东明,互为兄弟之国如何?如果丞相觉得河中、蒙兀儿人口不足,尽管多迁一些去……开平府和顺天府的旗人,都可以跟吴丞相走!山西、陕西、甘肃的人口,吴丞相您想迁多少去西方,大明也不拦着!”

说着话,他又看了眼杨起隆。

杨起隆笑道:“吴丞相,您如果觉得这路费不够……瑞信堂可以借出一笔款子,一千万两如何?您如果觉得搬家麻烦,可以让山西的晋商帮忙,他们干这行可拿手了!”

吴应麒也在盘算,太平谷那边的汉人(旗人)大约有20余万,从北京、开平再拉20万过去问题也不大……山西的晋商团体大约可以迁过去10万,科尔沁蒙古是游牧民,迁30万人过去也不成问题。吴周自己的腹心地盘上总也能陆续搬过去五六十万朝上。

另外,吴周之前已经迁移了大量的陕甘回众和西域察合台部、回部人口去了河中,陆陆续续也有二三十万过去了。

以上这些加在一起,怎么都有200万左右……

200人口,大约就是现在吴周在汉地总人口的两成,即便加上河中和蒙兀儿地区的当地人,人口最多也就再翻一倍,能有400万就差不多了。

况且,噶尔丹也瞄着蒙兀儿的草原,多半还得分出去不少……这举国西迁可实在不易啊!不行,得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