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第2/2页)

当然,这个已经不重要,经此一战,建文朝隐藏在京城的可战力量,应该基本上清理干净了。

就算还有,也都只能搞些情报,没有了里应外合打开城门的能力。

“既然这样就继续打着吧,告诉汤昇几个,只要别让敌军打进外垣,剩下的他们自己看着办。”

杨丰说道。

这时候都是重炮轰城墙,尤其万斤巨炮这种,不考虑对城墙的破坏力,单纯以射程来说,像这种级别的大炮炮弹飞四五公里都没问题,落在城内还是很容易造成破坏。建文朝铸造的万斤巨炮就是京城的锁江巨炮,只不过因为铸造技术和青铜精炼技术差些,而且还要尽可能轰开京城城墙,所以略微加长,为了保证安全只能加厚。

最终达到了八千多斤的重量,为了够气势喊万斤巨炮。

炮弹重三十斤,也就是四十磅左右,不过他们能铸造出这种级别的大炮,足以证明其进步明显。

当然……

也是被逼的。

为了铸造这批大炮,吉安等府士绅把所有寺庙的铜钟,民间的铜器,甚至不少人家里埋在大缸里的祖传铜钱都捐出来。

这些巨炮如果突破外垣,基本上在清凉门外的江边码头架起,就能把炮弹打到杨丰的五台山上。

所以还是要尽量避免的。

总之现在京城的第一波危险已经过去,尽管还在遭受围攻,准确说是进攻,毕竟下游没有敌人,而在一连串失败后,胡子昭的大军已经不得不停下,在秣陵关和大胜关两个防御点暂时转入防守,并等待后续的增援到达。至少在获得足够的增援前,他们是没有能力继续进攻了,至于他们的增援,这个就看这次能钓上多少鱼了。

“风浪越大,鱼越贵!”

站在里海岸边的杨丰,对着里海的辽阔海面说道。

这时候西域已经基本上平定……

实际上本来也没怎么打仗。

这场反叛本来就是帖木儿被朱棣逼得,他在一连串失败回来后,各地那些埃米尔早就没兴趣继续跟他混,正好沙哈鲁喜迎王师,那大家都跟着喜迎王师就可以了,等帖木儿死后更是绝大多数都喜迎王师了。最终不肯喜迎王师的,也只有皮尔马黑麻这个集团,但他不肯是因为沙哈鲁已经是撒马尔罕王,他当然不可能臣服他四叔。

所以整个西域现在就剩下他,也迪该,德依尔恰克这个集团,他们也没继续留在讹答剌,毕竟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实力。

这个集团最终撤回诺盖草原,并趁着脱脱迷失还没返回,渡过乌拉尔河回到钦察草原。

他们总共还有不到三万骑兵。

虽然对上大明,这个实力不值一提,但在东欧仍旧是一支强大的力量。

剩下无非就是游牧,抢掠,他们本来就是这样生活,现在也依然这样,如何对付他们是脱脱迷失的事,金帐汗或者说大明顺义王,在跟着朱棣扫荡西亚后最终带着满满的收获北上,通过打耳班回到属于他的钦察草原,而且还拉拢了诸如车臣人,达吉斯坦人等一堆喽啰。至于明军,包括鬼力赤的联军,全部撤到了乌拉尔河以东,大明不骗他,说把以西封给他就给他,总之接下来他需要解决东边的皮尔马黑麻集团,西边的沙迪别集团,西北的维陶塔斯,北方的莫斯科大公瓦西里。

结果如何看他自己本事了。

当然,如果他愿意的话,也可以再次请求大明出兵。

他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

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他懂。

他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毕竟原本如果不是输给帖木儿,他就是东欧草原的霸主。

现在帖木儿已经没了,他也没有了后顾之忧,不用担心自己南边,放开手对付东欧那些势力就可以,谁敢反抗他就杀呗,上次他攻陷过莫斯科,大不了再去攻陷一次,总之他会在接下来继续他的东欧霸主之梦,而且他现在背靠大明的贸易,实力也大幅增强。

至于朱棣已经在返回,据说已经快到赫拉特了,然后还带着一堆刚刚臣服的大明臣属的贡使,向南到两河平原,向西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理论上都已经是大明的臣属。波斯的各地豪强们,在得知帖木儿的死讯之后,全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继续向大明效忠,并作为波斯都指挥使司受沙哈鲁节制,所以事实上就是什么都没变。大明不会向他们的地盘派遣官员,也不会向他们收税,他们是都指挥使司,当然不用交税,但每年的进贡是肯定要有的,事实上也不会太多,而大明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臣服。

然后是在臣服这个范畴内的一切。

一切。

大明需要他们出兵时候,他们要出兵为大明打仗,大明需要他们增加进贡数量时候他们就得增加进贡数量,大明需要向他们那里派遣官员时候,他们也要接受这些官员。

既然他们依然臣服大明,那理论上大明要他们做什么都得做。

现在什么都不要只是现在的事,从他们选择向大明皇帝效忠开始,他们服从大明皇帝的旨意就是义务。

无论什么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