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穿书

一九七四年,双山公社,双山轴承分厂。

厂房上硕大的喇叭放着《咱们工人有力量》,几个车间门涌出一群群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

“赵柯!赵柯!”

齐耳短发,圆鼻头小雀斑的圆乎姑娘穿梭在工友们中间,灵活地左躲右闪,边跑边冲着前面苗条的身影喊。

“赵柯!”

赵柯终于听见,回头。

她五官端正清秀,平时总是温和含笑的模样,此时却透着几分心不在焉,“小文?”

小文才跑几步就气喘吁吁,手搭在她肩头匀气儿,问:“你、你咋了嘛?怎么不等我一起回宿舍?”

“叫你也听不见。”

小文嘟嘴不高兴。

赵柯顺手从兜里取出手帕,替她擦汗,道歉:“我昨晚上没睡好,走神了。”

小文立即乖巧地仰头,关心地问:“没出错吧?”

赵柯摇头,“生产线上都是精细的活儿,我哪能走神。”

小文夸张地松了一口气,挽着她的手臂拍抚胸口,“幸好幸好,不然你要挨于师傅骂了。”

于师傅是厂里的七级工,技术骨干,从总厂借调过来,是位女性,对女工们尤其严厉,对赵柯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

小文拉着赵柯走到路边上,背着人悄悄与她咬耳朵,“你说于师傅是不是对你有意见?”

“别瞎说,没有的事儿。”

赵柯眼神瞥一眼路过的工友,冲对方温和一笑,而后对小文认真地摇头,“别人我不清楚,于师傅对咱们严格,那是照顾咱们。”

小文答应:“好嘛好嘛~”

可又不解地问:“可你都做那么好了,于师傅为啥总找你事儿?”

为啥?

因为赵柯没有上进心。

她工作中确实很少出错,可任务以外,能躲就躲,不能躲就滚刀肉一样,推一下动一下。

这懒散的状态在一腔热血响应号召,激情澎湃投身生产的工人队伍中显得十分格格不入。

于师傅大概是恨铁不成钢。

不过赵柯实在勤快不起来。

她上辈子真的是加班加伤到了,都加死了,这辈子物质生活上是差点儿,但再也不想卷了。

平时佛一点儿,关键时刻努努力,生活基本无忧。

上一次努力是一年前,高中毕业挤进轴承厂,拿着津贴,生活水准在本地水平线上。

下一次,不出意外就是恢复高考前,只要考上,前途光明。

但不出意外,意外似乎出现了……

赵柯又忍不住走神,耳边小文叽叽喳喳的说话声越来越远。

她昨晚上没睡好,是因为做了一个梦,梦到一本年代文。

故事发生在赵村生产队(她家),男女主是下乡知青,纠缠女主的混蛋男配是她弟弟,痴迷男主的无脑女配是她发小,赵村其他人也全是配角。

整个剧情线就是男女主打脸,进一步打脸,不断打脸的过程,最终配角们得到应有的报应,男女主则是考上大学回城,继续携手进步。

这个梦有头有尾的,赵柯惊醒之后也没忘干净,白天就不自觉地精神恍惚。

梦里没有她,但她都穿了,这个梦……真的只是梦吗?

赵柯需要验证。

“诶?赵柯,那是不是你爹?”小文使劲儿晃了晃赵柯的手臂,手指前方,“你看。”

赵柯回神,抬头看向厂子大门,大门口外显眼处站着的中年男人,可不就是她爹,赵建国。

不年不节,她爹咋到公社来了?赵柯心里头莫名不安生。

赵建国也瞧见女儿,笑呵呵地抬手招了招。

两人快步走过去,小文问好后先离开,赵柯问:“爹,你咋过来了?”

赵建国脾性稳重,不急不躁地说:“有喜事儿,边走边说。”

赵柯闻着她爹身上的药香,瞧他确实喜气洋洋的,脸上也跟着露出笑,“啥喜事儿啊?”

“是你姐,要相对象,你妈让我来供销社买点儿糖块儿。”

他们家是三姐弟,大姐赵棉,赵柯排行老二,弟弟赵枫。

赵柯对相亲有生理抗拒,但也为大姐高兴,“我妈这么隆重?看来是好对象啊。”

赵建国笑着点头,“是不错,李村生产队会计的儿子,叫李大胜,你认识吗?”

“李大胜啊……”

李大胜?!

赵柯倏地停脚,眼中震动。

赵建国笑容收起,“咋?有问题?”

有问题,大问题。

梦里,大姐的对象就叫李大胜,李村生产队会计的儿子。

在此之前,她根本不认识这个人,无从得知这人的名字,不可能无端端梦到。

所以她真的是穿书了?

赵柯微微抿唇,很迷茫。

梦里他们家大姐和弟弟,二女儿“溺水早夭”。

爹妈偏心弟弟,大姐是个伏弟魔。

而和李大胜谈婚论嫁,要了一百块全留给娘家,婚后她赚的钱也几乎都拿回娘家,对弟弟有求必应,惯得弟弟混不吝。

婆家对此很有意见,李大胜没少对大姐动手,最严重一次,直接打得大姐早产,大出血一尸两命。

弟弟呢,得知姐姐没了,一冲动,就跑去李村跟李大胜干架,反倒被打了个半残,拖累爹妈晚年。

但问题是,她三岁穿过来,所见所闻,她爹妈姐姐跟那书里不大一样,她弟也不是香饽饽。

大姐反倒对她比对弟弟更好。

这书咋回事儿?

赵建国好一会儿没有听见下文,追问:“咋不说话?你认识的人多,是不是听说什么了?”

赵柯不好说些莫须有的话给没发生过的事情定罪,只含糊地说:“好像脾气不大好。”

赵建国有点儿犹豫,“你姐没脾气,是容易受气,但你妈……”

赵村生产队妇女主任余秀兰同志,是个暴脾气,说一不二。

“脾气不好”在她那儿完全没有说服力。

父女俩对视后,一同沉默。

片刻后,赵柯问:“大姐哪天相对象?”

“后天,约得头午九点。”

周六,能回去。

赵柯说:“我回去。”

赵建国点头,“我来轴承厂,一个是跟你说一声儿,另一个,你妈说家里没有糖票了,得跟你换两张。”

“一家人总说啥换,用就是了,我这就回宿舍取。”

“丁是丁卯是卯,你每个月都给家里钱了,不能再占你便宜。”

赵柯一个月工资十八块三毛二,家里要了八块钱做家用,剩下她自己留着。

用余秀兰同志的话说,家里供她上高中不容易,给八块钱是应该的,其余的钱票她自己攒嫁妆。

给钱赵柯没意见,但发的票,她也没攒着,通常都私底下悄悄跟工友们互相调剂成钱和肉票啥的,既能跟工友们拉近关系,又给家里添点儿油腥。

虽然总被余秀兰同志骂“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