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内阁职权(第2/2页)

简单来说,内阁大臣虽然是天子的秘书,但拥有的权力很大,甚至于可以驳回天子的意见,很多事情,如果内阁大臣不同意,天子都没办法,只能够和内阁大臣们商量着来,互相妥协一番。

草拟诏敕与封驳,诏敕的拟订初由翰林院执行。内阁制度完备后,翰林院与内阁分置,诏敕的拟订专由内阁。

所谓封驳,即如果阁臣认为皇帝的谕旨不妥,或者是太监假传圣旨,可以封还不受,或拒绝草拟,由于诏敕需由内阁出,这就意味着皇帝的意志无法向下传达,也就不可能予以贯彻执行。

顾问咨询、劝谏之职,大约分为两种,一是召对顾问、咨询;二是密疏进言。

对于密疏进言者,有专印,加盖即专呈皇帝,一般必有答复。由于一般的奏章,都需传抄邸报,发于诸大臣知道,而密疏则可以留中不发。

密疏就给了进言的大臣以极大的发言权,使其能够言他人所不能言,极大拉近了皇帝与密疏进言者的关系,因此密疏进言是一种极大的特权,也屡遭人诟病。

会议决策与会审之职,内阁权力由内廷转向外廷的一种体现。

内阁会议由内阁、六部、六科、九卿等共同参与,定期商讨日常重大事务的决策,其建于内阁建立之初。

由于政务“必下内阁而后行”,内阁的日常行政权力由此得到巩固,简单来说,则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内阁不仅仅参与其中,而且还是内阁大臣们起决策审议的作用。

经筵,即为皇帝讲解治国、施政、立身、正心之道,每月三次。另有日讲。

这个职权就不算重要了,特别是这经常讲来讲去的,时间久了也就没有什么可讲的了,不过这等于是时常陪伴天子左右,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够给天子讲一讲治国之道,那也是获得提拔的大好机会,翰林院的人为什么提拔快。

还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天子的近臣,天天在天子面前晃来晃去的,表示好一些,提拔就跟坐火箭一样。

从内阁大臣所拥有的主动职权来看,这内阁大臣的权力是非常大的,自然而然,这做官都想要成为内阁阁老,大权在握,位极人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