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文武并重才是兴盛之道(第2/2页)

像三国里面的曹操,他就是很典型的例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春夏读书,秋冬狩猎,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策。

这就是很好的例子,曹操就是能文能武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汉朝时期那些大臣、能人们的代表。

要文我可以给你写诗,要武,我也可以和你对阵三百回合。

这样的优良传统到了后来却是慢慢的消失。

逐渐的形成了文人不会武,武将不会文的局面,这也是后来为什么总是会遭到外族入侵的重要原因。

放在汉朝之前,即便是春秋战国的时候,随便一个都可以打的四方蛮夷俯首称臣,哪里还会有什么被异族统治的事情出现。

文物并重才是强盛之道!

重文轻武必然会导致战力越来越弱,这以文统武,那更是自掘长城,最终必然少不了要被异族入侵、统治的下场。

刘晋不单单对自己的孩子是这样规划和要求的,而且在新式学校里面也是设有武术课,一般都是上午读书,下午则是武术课、体育、弓马课之类的。

目的自然是为了文武并重,不单单要学习知识和文化,同样也是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拥有血性和武力。

刘晋看着自己的孩子,作为新生代的他们,生长在新的时代,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他们的,而他们将要面对的也是全球性的问题和事情。

文武并重才能够让大明人真正的一直强盛下去,纵横世界各地,别的不说,这大明人去到了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是新式学校出来的,会武术、会骑马射箭、还有刀剑之类的,再加上配上火枪什么的。

他们就可以横行全世界,到了哪里都不需要怂,也不需要害怕什么。

要文我可以和你好好的谈天论地,吟诗作词,要武,我也可以给你比弯弓射箭,比刀枪剑戟,甚至于连拳脚对比,我也不怕你。

而不是像后世,国人软弱可欺,走到哪里都是当地人最喜欢抢劫的对象,饱受欺凌,甚至于在自己的本国,那些老外一个个都嚣张跋扈。

现在大明,它在走向全世界,同样的对于大明国民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能文能武,开拓进取、自信而拥有自信的资本,这才是大明帝国未来子民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