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八十章,大明镇海王(大结局)(第3/3页)

“说出来你们可能都不相信,我小时候还和刘晋一起去海边玩过呢。”

这时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回忆起几十年前的事情来。

“真的假的?”

有人立即就问道。

“当然是真的了,当时我们下河镇还不叫下河镇,叫下河屯,村子就那么大,人并不多,我和刘晋年纪差不多大。”

“那个时候,他从小就读书,我从小就干活,有空的时候就会去看看他到底读的是什么书,有空的时候就一起去海边玩。”

“那时候哪里会想到会有现在的这一切,唉,我和刘晋的关系一般般,赵黑山家的关系和刘晋家关系就很好,所以老赵家现在也是跟着发达起来了,家族子弟也遍布全球,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说出来我在几十年前的时候还见过他呢,他当时好像还是回家乡守孝,在这里住了三年。”

“他长的怎么样?”

“长相那自然是没的说的,英俊不凡,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在弘治十二年的时候,他可是状元啊!”

“他还是状元啊!”

“可不是嘛!”

“他可是我们这里到现在为止唯一的一个状元,所以啊,家里面的孩子还是要多读书,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有出息,钱赚的再多,哪也不过是一个老板和商人罢了,哪里能够和刘公相比。”

“是啊,是啊,还是要多读书。”

“也不知道刘晋他现在怎么样了,八十多岁了,估计也是一个老头子罢了,估计在我的面前,我可能都认不出来了咯。”

“……”

刘晋听着他们谈论自己,也是微微一笑。

自己早已经成为了下河镇乃至整个昌黎县的一个传奇故事了,无数人都在说着自己的事情。

回到下河镇的刘晋没有告诉任何人,静悄悄的回来,不过很快,慢慢的大家都知道刘晋回来了,回到下河镇这里来了。

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也是会来找刘晋聊聊天,拜访下刘晋,不过因为双方之间的身份差距太大,彼此也只是见一面之后就不会再有太多的往来。

因为刘晋的回来,下河镇这里也是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大人物前来下河镇这里,从京津地区过来非常的方便。

同时也是能够看到有刘家的子孙从海外回来看望刘晋,尤其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冷清了几十年的刘府也是变得热闹起来,大量的刘家子孙回到刘家的祖地这里陪刘晋过年什么的。

关于刘晋的故事也是在这里一遍又一遍的被大家不断的提起,那些和刘晋同时代的老人,那更是激动的向身边的人说着刘晋的事情。

时间在慢慢的过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这一天,刘晋躺在自己的老爷椅子上面,一边看着书一边看着眼前的下河镇和渤海湾。

整个人看着、看着就迷迷糊糊,恍恍惚惚的,似乎好像感觉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一般,又好像自己似乎好像做了一场梦,一个很久、很久的梦。

过往那些熟悉的身影、熟悉的人似乎好像一下子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弘治皇帝、正德皇帝、张懋、李东阳、王守仁等等,还有自己的妻子徐婉儿、李贞等人,似乎好像一下子都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他们的身影是如此的熟悉,声音是如此的清晰,似乎好像所有的一切就在昨天一般。

书本缓缓的从刘晋的手中掉落到了地上。

……

刘晋的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京城,传到了世界各地,一时之间,刘家的子孙人人披麻戴孝,泣不成声。

与此同时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的大明朝廷这边也是在第一时间内对刘晋的离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大明天子这边也是对刘晋进行了一番大肆的追封,封刘晋为大明镇海王!

至于为什么封镇海王,关于这点也是让后世的史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大明朝虽然没有生前封王的惯例,但这死后封王也是中山王什么的,而不是什么镇海王。

当然,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除了追封为镇海王之外,还赏赐刘晋‘文正’的谥号,同时也是荫封了几个刘家的子弟,也下令大明全国哀悼一天。

这样的殊荣,也算是荣耀至极了!

一个时代的故事也是因此落幕了!

PS:兄弟们,完本了,算算时间,写了差不多三年多了,非常感谢大家一路的相伴和支持,因为你们的支持,所以才能够写到现在,写到完本。

大明镇海王这本书,是我写的第一本历史小说,刚刚开始的时候写得磕磕绊绊,很多都不懂,也不知道,但因为有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所以我才能够一直坚持写下去,非常感谢,非常感谢支持我的书友们,谢谢你们,愿你们的人生也能够和书中的刘晋一样圆满。

后面我会写几篇番外,写一写以后的一些故事了,另外我休息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我就会开新书,还是写明朝历史的,希望大家到时候能够继续支持我,我也将努力写的更精彩,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