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斧钺(第2/3页)

赵佗只能无奈着恭喜他。

李信笑的越发灿烂。

“明日军议,我当向诸将宣示此策。”

赵佗试探道:“若是蒙武将军不同意呢?”

“蒙武?呵呵。”

李信面露冷笑。

……

到了最后一日,裨将军以上的将领尽数聚集于李信军帐中,就连坐镇淮阳的昌平君也来了。

即将开始的这场军议,将决定接下来的秦军作战策略。

赵佗因“李信直辖”的缘故,参与了这场会议,坐在帐尾。

眼见诸将按顺序坐下,军议正式开始。

裨将军辛梧先根据斥候和间人传回的情报,向帐中诸人讲明眼前的敌我形势。

“项城中,至少有五万楚军,由楚国上柱国项燕统率。来自楚国东部的增援还在不断赶来,按照我方情报,要不了多久,聚集在项城的楚军人数将接近十万人。”

此话一出,蒙武、杨原等人皆是神色凝重。

秦国二十万大军南下,楚王负刍自然也是吓得心惊胆颤,知道秦国这次是真要来灭他了。连忙调集国内所有军队进行抵抗,意图将项城作为战场,和秦国在此角力。

这是要在项城,来一场大会战!

“项城经过加固,就算吾等有巨砲相助,想要破城,恐怕也要半个月以上。”

“半个月的时间太久了,楚军增援要不了多久就能到,届时人数相当,就算破城用处也不大。吾等不如以一部分军力围城,困住城里的项燕。然后遣军埋伏在楚军增援的必经之路上,先将支援的楚军灭掉,再回过头慢慢攻打项城。只要在项城这里解决掉楚军主力,之后的仗就好打了。”

坐在帐尾的赵佗听到一位裨将军的话,不由眼前一亮。

这是围点打援啊。

就像当初王贲灭魏一样,先围着大梁,将支援的魏军一个个灭掉,最后再慢慢收取魏国城邑。

一个个作战计划被诸将提出来,赵佗一边倾听,一边观察着帐中诸人的反应。

蒙武面容沉稳,听着诸将发言,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李信则坐在主位上,虽然脸上带笑,但其实颇有些不耐烦。

还有那昌平君,他的脸上依旧挂着平和的笑容,静静听着诸位秦将的计策,让人看不出他的心思。

不一会儿,诸将便说的差不多了。

“都是老成之法啊。”

赵佗听得直点头,这些秦将能够爬到裨将军的位置,自然都是懂兵法,识地理的,他们提出的策略虽然略有差别,但大体都是围绕着如何拔取项城来进行计划。

或是想赶在楚军增援抵达前速破项城,然后迎战增援的楚军。

或是想借着项城围点打援,消灭楚军有生力量。

亦或者主张放楚军增援与项城里的项燕汇合,然后打一场超级大会战,一举击破楚军主力。

总之,核心观点就是,项城必须拔掉,只有这样,秦军才可以顺着颍水南下。

按照程序,诸将提出谋略后,就该由主将来进行决策,挑选出最后的计划,或是由主将来自己提出计划,让诸将施行。

副将蒙武道:“诸将已各抒己见,还请将军决策。”

“还请将军决策。”

诸将皆拱手说着,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望着李信,他们都希望李信能够选中他们提出的建议,那可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而且还能得到献策的大功。

昌平君亦转头望向李信,他也很想知道李信这位骄傲的将军,将作出怎样的选择。

唯有赵佗眼皮直跳,有些不敢看接下来的场景。

“尔等的计策都不错。只是……”

下一刻,在那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李信一拍木案,站了起来,对着帐中诸人朗声道:“只是,这些计策都太慢了!若依照你们的打法,吾等要何年何月方能攻灭楚国,活捉楚王献俘于咸阳啊!”

除了赵佗外,帐中诸人都愣住了。

李信的反应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昌平君饶有趣味的看着李信,这位年轻的将军,果真和寻常人不一样。

蒙武则眉头紧皱,心中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

他沉声道:“李将军说诸将的提议太慢,莫非将军有攻取项城之策?”

“攻取项城?”

李信大笑起来。

“我为何要攻取项城。尔等的目光就是太过拘泥于一城一地,你们要知道,吾等奉大王之命来此是为了灭楚,是为了擒拿楚王!吾等的使命是灭掉这八百年楚国,而不是为了一座两座的城池,空耗粮秣时日!”

没有给众人反应的时间,李信站起来,手指着铺开的地图,朗声道:“尔等且看此处,平舆小城,位居楚国侧翼,我若率军……”

赵佗看到李信脸色越说越红,越说越兴奋,而蒙武则是一张脸越来越黑,眼睛上的两根眉毛都快挤在了一起。

这时,李信说完了他胸中的灭楚韬略。

就如初次听闻此策的赵佗一样,整个军帐中一片寂静,大家都惊呆了。

好个李将军,竟然能想出如此惊世奇谋!

“我这计策如果能成功,破了寿春,抓住城中的楚王负刍和楚国的宗室公卿,那这数千里楚地还有何人敢顽抗吾等,到时候还不都是闻风而降,八百年楚国一战而下,岂不比你们说的一城一城打过去来的更加快捷!如此,方能显示我秦国之威!”

“尔等认为此策如何?”

李信昂着头,目光扫视帐中诸人。

辛梧和杨原等将军面面相觑,他们有心谏言,但看着李信那模样,还是明智的住了嘴,大家都将目光望向了蒙武。

见众人不说话,只看着蒙武,李信眉头一挑,问道:“蒙武将军,你认为呢?”

蒙武沉着一张脸,说道:“末将认为,此策太过冒险。若是中途出现半点差错,将军就会深陷楚人包围中,有覆军之危,绝不可行。还是该先取项城,打通颍水一线,才是稳妥之道。”

听到蒙武当众否决自己的提议,李信脸上的笑意也没了。

“稳妥?何为稳妥,在这项城外和十万楚军大战吗?若是那楚王再继续调遣楚人增援,双方要在此处僵持多久,一月?两月?还是半年、一年!这要空耗多少粮秣,你等可知晓?照这种打法,打到明年也不定能打到寿春去!”

李信越说越上火,瞪着眼睛道:“而我的计策,虽然看上去冒险,实则万无一失。楚国大军被尔等吸引在项城,绝对想不到我会绕到他们的后方偷袭楚都,我这一路上根本没有危险。而且还有钜阳的楚将暗中投效,我甚至可以让他为我提供楚人的服饰,从而遣奇兵诈取寿春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