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德六年冬游至越州(第2/2页)

听说到了后来,北边因战争死了亲人的江湖武人,许多都来投靠了长枪门。那些流离失所无处可去的人,但凡想练武的,也首选长枪门,学而有成之后可以通过长枪门直接进入镇北军,只要本事高,前途无量。

正想着时,前边便有几名带枪的汉子走来。

都是粗糙的木杆红缨枪,或是随手提着,或是拿在手上杵着,或是扛在肩上,零零散散的走来,不知要去哪、要做什么,边走边聊。

看见道人,他们不免有些新奇,多打量了道人几眼,又不禁互相对视。

如今北方大战刚歇,在这边本来就难以见到外人,更何况这道人带了一匹马却不用缰绳,带了一只猫,竟也老实跟着,再打量这道人,道袍虽旧却也干干净净,年纪虽轻,却是一脸从容。

“这位先生……”

有个人停了下来,扛着红缨枪问道:“可是从别地来我长枪门访友的江湖武人同道?”

语气间有大晏人对道人常见的尊重。

“非也。”

宋游也停在路边,侧过身子,面朝他拱手:“在下只是一游方道人,途径言州时,偶然在草原上发现不少邮筒,本该是从辽新关送往远治城或别的地方的守军家书,其中不少应是长枪门的子弟,要寄往长枪门的,在下正好要往这边走,就顺道带了过来。”

“什么邮筒家书?”

“拿出来看看。”

众人闻言皆围了过来。

“便是这了……”

道人转身将手伸进枣红马背上的被袋里,稍一摸索,就摸出了两根竹筒。

递给最先说话的一名汉子。

汉子接过之后,上下打量。

“我不识字……”

随即回头对身后人说:“你们谁识字?”

“我也不识字……”

“我倒认识几个,也就几个。”

“带回去看看吧……”

中间还夹杂着几句听不懂的地方话。

宋游便又从汉子手中将竹筒拿了过来,对他说道:“这支写着,越州雾郡黄沙山长枪门刘胡子,这样的还有十几支。”

“刘胡子?”

“三堂堂主是不是就叫这个?”

“这不是刘堂主的名字吗?”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几句,又商量起来。

片刻之后才商量出个结果,由最先说话的那汉子带着宋游去黄沙山上,其余人则继续向前。

燕子在空中轻巧划过,跟随着道人。

“有鸟……”

“该打下来的!”

“天天吃豆子、鼧鼥鼠和兔子,我都好久没有吃过鸟肉了。”

“俺也一样。”

燕子不知不觉飞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