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愚民的何止朝廷(第2/2页)

大晏百姓对神灵缺乏本质的、发自内心的对于神灵德行的崇敬,这种崇敬,也许只有部分神灵在成神之时才拥有得最多。

这种崇敬是什么呢?

拿近的来说,好比几十年前的何相,在天下危急、百姓苦难之时,站出来引进东方优良稻种,又颁发良策,还土于民,解决了百姓危机,而他明知道自己这样做是要犯众怒的,没有好下场,但也慷慨赴死。死前一首诗歌,传唱大江南北,直到现在都被许多官员或是用来鞭策自己、或是用来假装一心为民而挂在嘴边,百姓果然也没有负他,自发为他建庙,助他位列仙班,那时的崇敬,就是这种崇敬。

不过随着时间流逝,世人终会慢慢忘掉他的功绩,习惯了自己身边那些因他而带来的东西,因为与生俱来,便觉得向来如此。

即使后人从书上读到、听人讲到,心中感慨,感受也远远不如当初那群被他亲手从苦难中拉出来的人深刻。要是偶尔有这么一个人,在从书中读到的时候都能够清晰感受到他的了不起,仿佛跨过时空见到了当时那一幕,那是极为难得的,想来神灵也会为之欣慰。

而后世人会在什么时候去拜神呢?

多数会在有事相求的时候。

不养闲神的道理就在这里了。

这一点伏龙观感受再深刻不过了,宋游的感受也再深刻不过了,早在栩州之时,他就教过民间先生利用神灵驱邪除妖,在言州草原上,也指点过一群鬼兵造福民众来谋求地神阴神之位。

神灵依托民众而存在,但其实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利用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个弊端,就是常常失衡。

“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多数世人,往往只在有事相求的时候,才会去给神上香。求神拜佛的求字,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即使定期拜神,大多数人也是想祈求神灵帮助和保佑,不然就是怕不上供被神灵记挂、责怪,本质不是崇敬神,是崇敬神灵的法力和神通。”蛇仙继续慢悠悠的说,脸上带上了一抹笑意,“有事相求时,去寺庙才跑得勤快,事越急切,心越虔诚,香火愿力也越足,这些想来伏龙观的传人再清楚不过了。”

宋游听着慢慢思索。

蛇仙说得其实很对。

这也是问题的所在之一。

这世间是真的有神灵的,倒也不是说民众遇到什么事就去求神拜佛不对,而是神灵往往并不具备百姓相信的那般伟力。

所谓亘古长存、法力无边、无所不能,都是世人对神灵吹捧,也是神灵用于保证香火的手段,事实上神灵了不起的地方并不在于这些。而神灵的法力神通也是有限的,往往也没有三头六臂无数分身,顾及不到世间万万民众。

好比最常去宫观寺庙求神请佛的患病之人,他们拜的神灵不见得刚好会治病,就算会治病,也治不了天下万万人。

相比起来有些神灵就很通透。

好比那位直接在庙宇门口写下“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许多钱财。”这副对联的岳王神君,便是直接给你说了,帮不上忙,爱拜不拜。

爽快,通透,豪气。

是位了不得的神君。

有些神灵则不行,得靠这个活命。

“想要愚民的又何止朝廷?”蛇仙一边笑着说,一边向他递来刚刚煎好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