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如此方为王道(第2/2页)

清晨逐渐到了上午。

山中雾气却一点没散。

朝阳从山的另一边照过来,带着淡淡的金色,大地一片秋瑟,枯枝也有,黄叶也有,斑驳的更多,山间偶有村落,白墙黛瓦,土墙茅舍,整片大地都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又全都被朝阳染了色,成了宛如仙境般的美景。

这般仙境之中,忽有白鹤展开,是巨大的一只仙鹤,助跑几步,乘风而起,升过晨雾与树梢,飞跃村庄与山间,往远处飞去。

一匹马在下方奔跑,却是往逸州去。

白鹤背上,风是喧嚣的,甚至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然而下方秋意渐浓的萧瑟大地风景却要更好一些,沉在地上的晨雾更为它添了一抹神秘与缥缈之气,道人忍不住低头看着。

整个人已沐浴在了阳光之中。

随着仙鹤越飞越高,大地越来越远,视线也越来越开阔,道人看见了远方的朝阳,像是一颗透红的咸蛋黄,又像是一点沾了水的胭脂,在云雾之间群山背后,犹如画出来的一样。

道人还看见了业山,已是很远了。

仙鹤撞进云中,视野一片模糊。

再从云中撞出,景色又换了一番。

一只燕子跟随仙鹤,飞在道人身边,与他速度齐平,几乎伸手就能碰到。

道人慢慢闭上了眼睛。

在业山鬼城盘坐三年,亲手推动阴间地府的凝聚,也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这个过程,自然知晓了登天路的奥秘与玄机。

当年天宫也是这般凝聚。

五座仙山,五条登天路,其实与五方五行灵韵息息相关。阴间地府凝聚之后,本身也该在人间有五座阴山、五条进入阴间地府的路,只是一方面这与人间关于阴间地府的传闻不符,一方面道人也觉得这样并不方便,于是将之融在一起,成了阴间地府的那座山,只需取山中一块石头就能成为进入阴间地府的门户,分给各地城隍。

二者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

宋游既能对阴间地府的五条“登天路”做出改变,以此旁推,加之以前对几座仙山的感悟,大抵也知晓通往天宫的登天路的原理了。

要从这里下手,就变得容易了。

天宫是神灵的居所,与阴间地府不同。

阴间地府是阴灵鬼魂的归宿,因此活人不能随便进入。天宫也是如此,本身只有被百姓认可的神灵才能踏上登天路,进入天宫为神。

这些神灵原本应该是具备大德行、在民间有很高声望,先被香火愿力塑造神躯法像,随后才能登天。

然而如今天宫拥有了敕封神灵的能力,可以先从天宫降下香火愿力与接引神光,帮你塑造神灵法身,随即便能升天为神。这样一来,天宫很多神灵按照原本的要求其实都是不配为神的,这些神灵是天宫腐朽、作乱的基础之一。

无德之神常常会用这种方法,造出新的神灵同党。随着他们掌权,又会不断用同样的办法,来获得与他们志同道合、听他们调遣的神灵,同时也能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随即陷入恶性循环。

就好比赤金大帝随着大晏的建立坐上宝座,于是本来没有什么德行的将军也跟着鸡犬升天了,竟然还做了雷部主官的位置。

当然不是所有“无德之神”都是这么上的天,也有走正路登上天的。

赤金大帝就是。

虽然他也没有什么大德行大功德,不过随着大晏建立,改天换地,大晏太祖在朝廷最有威信的时候,直接在人们心中换了一个天帝。人们的信仰堂堂正正的将赤金大帝扶上了天帝的宝座。

只是他之所以能坐稳宝座,权力如此巩固,难以被拉下来,甚至在天宫拥趸下属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操持人间香火信仰,一方面也是因为“造神”的权力给了他经营的本钱。

宋游最先要做的便是两点。

一是封堵登天路上天宫向人间降下接引神光的通道,这样一来,天宫便不可再敕封天神,只有人间之人才能让神灵上天。

世事理应如此。

二是清理一回天宫的无德之神。

这个稍微难些。

不过只需做了第一步,自然而然就会进入第二步,甚至再之后的事情,也会变得自然而然。

事情就是这样,一步步来。

没有一开始就直接登天、将赤金大帝诛杀的道理,那样师出无名,既得不到天道的支持,不能顺应天道,也无法得到天上神灵们的认可。

如此方为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