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几人不曾受恩惠(第2/2页)

天光亦对道人回之以礼。

直至老道们收拾妥当,天边天光依旧是那般亮度,不曾暗了去。

“多谢老道长,多谢几位小道友。”宋游对着他们行礼“此时天色虽晚,但请诸位尽管下山,在下自会保诸位安全无忧,即便失足,也不可能因此落入悬崖之下。”

“老道向尊驾告辞了。”

“老道长走慢一些,到了下边,莫要随便露宿,下方山上还有空的木屋,请老道长莫要吝啬香火钱。”

“省得!省得!”

老道长这才摸索着下山而去。

徒弟们纷纷搀扶着他。

可其实哪怕有徒弟们的搀扶,以他昏花的老眼,哪里又看得清这黑乎乎的路?只得看个大概,再加上记忆,估摸着往下走。

然而说来也是奇妙——

就是这般看得模模糊糊,按着记忆估摸着往下走,居然每踏一步,都是平地。

有时走着走着,伸出靠着山体崖壁那方的手,竟然伸直了才勉强摸到崖壁,惊觉怕是已经走得离开了道路,低头一看,脚下黑乎乎一片,然而踩着却依旧平稳,再走回去也毫不影响。

倒是抬头望去,山顶隐隐可见一道灰白人影,映着天光,格外清楚,像是在送着他们。

老道心知是仙师相助,走得更为放心。

反倒几名徒弟忐忑一些。

除了道人以外,燕子也站在山顶边缘,低头盯着下方垂直的柱山上行走的几名道人,忍不住陷入思索。

这座天柱山应是最特殊的了。

山上就这么大,还有宫殿,宫殿中还有了人。

本来他还以为会有些麻烦的,却没想到,比想象中要简单很多。

真是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

此时往山下走,若无道人相助,若说几名徒弟年轻,眼睛好使,手脚灵便,对这条路也熟,还可能安全下山的话,老道便是九死一生。然而他却答应得毫不犹豫,甚至一刻也不愿意耽搁。

燕子又回想起了方才老道认出先生与三花娘娘时的神情举止。

莫名想起了一句话: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道,仅是认出先生,便惊呼而大礼。仅是听说先生要借宫殿,便不管官府是否愿意,不管是什么事,立马就应下来。仅是觉得先生可能有重要的事要做,便不管此时天色一暗,也一刻不肯耽搁,要下山而去。

不知不觉之间,先生在民间的名声与威信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并且这些都不是虚的,不是宣扬出来的,而是这些年来,行走天下,尤其是北方,一步一步,降妖除魔,慢慢积攒出来的。

许多人曾亲眼见过。

许多人曾亲身受惠。

因此敬之如神灵,尊之如大贤。

这样的人,又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

山下聚了不少人,有人点着篝火,或是烤煮食物吃,或是围着火吟诗作对、玩耍歌酒。

有人不时往山柱那方看一眼。

隐隐听见半山腰上有声音。

似是有人正往下走。

众人都以为便是此前那名带着猫儿上山的道人,没有在山上求得住宿,这才下来,结果等人到了,仔细一辨,才发现竟是山上的道长们。

老道长还对他们说,从明日起,三个月内,不可以再爬这座山,也不可以再上宫殿了,请他们下山之后,遇到爬山人,都告知他们。

众人询问为何,老道只说,山上今夜有神仙来,神仙要借山上的宫殿做一些事,不可多问。

若问神仙是谁,老道也不肯言。

唯有少许从北方某些州郡来的人,从老道口中听说神仙二字,想到今天白天那名道人,想到道人身边那只三花猫,这才隐隐有所猜测。可联想到这名老道的神情,却也不敢轻易说与身边人听。

众人知与不知,都只抬头,看向山上的宫殿。

却见刚才一直亮着的天光陡然暗了四五分,山顶宫殿上点起了灯,像是黑夜里的一颗星辰,挂在天际。

“轰隆隆……”

山上隐隐又有些动静传来。

有人壮着胆子、捡了几根木柴当做火把前去查看,这才发现,前往天柱山最顶上的路已经消失不见了,好似从来就没有路可以上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