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心安久安之处(第2/2页)

道人如是说着,卸下马儿背上行囊,便拄着竹杖往外走去。

“不用着急,接下来几天,事情还很多,我们慢慢忙。”

“!”

女童放下背上女娃,板着一张小脸,看向旁边屋檐上的燕子,眼神中却充满了干劲和兴奋。

迫不及待要为自己的房子而努力了。

外院三间宫殿,神像不少。

只要是逸州百姓经常供奉的神灵,这里都有他们的神像。

最中间的正是赤金大帝。

只是如今赤金大帝的神像已然裂开,露出里面的泥层和草木,头颅也掉了半个在地上,除此之外,旁边的金灵官神像、四方四圣以及其它几座神像也都裂开,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道人挥了挥手——

“呼……”

一阵清风来,这些破碎的神像立马便被吹成了灰,又被清风裹挟着飞了回去,消失在了云端,留下许多空位。

道人仔细看了看,又调整了一下神像的位置。

周雷公已是雷部主官,又勤勉爱民,自然该往中间移一点,好让民众供奉,吸取香火。

安清燕仙不知养活了多少贫民,功德无量,如今又在多地分管丰收神职,已成人间百姓最爱供奉的神灵之一,业务量大,为了方便山下百姓的供奉,也该在靠近中间的地方为他留一个位置,等过几天再去山下找工匠定制他老人家的神像。

岳王神君以前是逸州地区广泛信奉的闲神,如今已为阴间鬼帝,神位极高,自然也得往更中间挪动。

离龙神君该从偏殿移到正殿来。

火阳神君也该移过来。

如今沿海几州的百姓喜欢供奉白犀神,逸州虽然离海颇远,也可以赶个潮流,反正拜不拜都由百姓自己来定。

“……”

宋游一边盘算思索,一边操作。

与此同时,三花娘娘与燕安也在后院忙碌着。

米面油盐酱醋茶,瓜果蔬菜与猪肉,辣椒香料和蜜糖,样样都要放进厨房,样样都有自己该放的位置,因此两人时不时抱着一个瓶瓶罐罐跑到前院来,询问道人这个是用来装什么的,那样东西又该放哪里;

之前行走天下带的东西,灯笼油灯、锅碗瓢盆、毛毡被褥、笔墨纸砚,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得放到该放的位置去;

殿中的明德大典得存入藏书阁;

就连三花娘娘的耗子干、小鱼干和泥鳅干,她都取了小绳子来,挂在了灶屋房梁上,烟熏着不容易坏;

捉来的兔子和虫子得放到山上去;

客房也得一间间的清扫擦灰。

一通缺乏条理的忙碌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可不知不觉的,原本空空荡荡几乎只余清风的道观也慢慢充实起来。

说来也妙,只是米缸中多了米,面缸中多了面,水缸中多了水,灶孔前多了柴,瓶瓶罐罐中多了油盐酱醋香料,这间道观立马就有了一种可以养活人、人可以在其中安静生活下去的感觉了。光是这种感觉就已经让三花娘娘感到了安定与享受,可加上她随便插在门口墙上挂着的灯笼、随便摆放在屋里的小物件、挂在墙上几幅画、桌上装着蜂蜜水的小碗,就立马又多了一种可以在这里生活得很好的感觉,这种感觉更使三花娘娘喜欢。

再想到这些都是自己忙碌的结果,心里更是有一种成就感升起。

不知不觉,天也黑了。

许多萤火虫飘荡在山间,散发着不易察觉的细小光芒,不知其中有没有三花娘娘放生的某一只,道观中也亮起了火光,除了三花娘娘门口的小马儿灯笼、灶台上点着的油灯,更亮的还是灶孔前的火光。

烟气在黑夜中升起,直上云霄。

灶中噼啪的响,火光照亮三花娘娘的面容,闪耀在她的眼中,虽然有些疲累,更多的却是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