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再回乡下(第2/2页)

唯一的好处就是李家村上游有个水库,这几年,每到闲着的时候,就会进行挖掘淤泥,维护河堤,所以相比别的地方,这边的水还算充足。

只不过,如今浇地用的不是大型抽水泵,也不是农村普遍的那种柴油机,而是用扁担挑水,用水车进行灌溉。

实际上,农村大规模用机器进行灌溉,还得八十年代以后,眼下压根没这个条件。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管男女都练就了一身挑水的好把式。

甚至有时候社里还组织进行一些农村大比武,就有各种技能,甚至包括挑水。

上辈子,李卫东小时候就用扁担挑过水,肩膀被扁担压的疼就不说了,光是维持平衡就是一门技术活,别看远处一些妇女挑起水来举重若轻,两个桶随着扁担一上一下,身子稳稳的。

但换个不会挑水的,估计能把人给晃倒。

“九哥,今年地里怎么样?”

李卫东掏出烟,递给对方一根,随口问道。

“还行,上次去农场上班的那俩家伙回来了一趟,没少在村子里炫耀,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呢。

村里那些年轻的,知道明年还有名额,根据一年的表现来分配,所以除了极少数,大部分干活都格外卖力,现在谁如果偷奸撒滑,都不用我管,就有人论起拳头上。

所以今年地里虽然还是比较旱,但咱们有水,有人肯卖力气,地里的产量还是能够保证的。”

李重九满脸轻松的说道。

两个村子合并,原本应该麻烦不断,没法把力气往一处使,但因为李卫东的缘故,这次合并格外的顺利。

别看都是在地里刨食的,可真正傻的却没有几个。

以往偷奸撒滑只是因为没好处,只要能混个工分就可以了。

毕竟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上交的,剩下的也是按照人口,按照工分进行分配,差距并不算大。

可现在,李家村出了个大能人,每年都能给村里两个进城工作的名额,一下子让许多人看到了盼头。

虽然村里的年青人终究只是少数,但别忘了,这种事情可不是单打独斗,往往家里有适合的人,全家的劲都会往一处使。

光儿子卖力干活,父母兄弟姐妹使劲拖后腿,能被选上才怪呢。

所以为了自家儿子,丈夫,弟弟或者哥哥的前途,其余人也会卖力干活,使劲的表现。

这些东西,不管是李重九还是李春华,都是狐狸一样的家伙,又怎么可能不懂?

只要稍微暗示一下,就能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往年拖拖拉拉的浇地,今年更是提前完成。

“那就好,只要大家表现好,就算多一两个名额,也不是不行。”

李卫东对于村里的还是挺关心的。

这里可是他的大后方,必须要好好经营。

相比那几个工作名额,以他现在的地位,实在不算什么。

就算没法往农场安排,光是训练基地就严重缺人,去了不种地也有地方安排。

虽然训练基地一切物资都由上级部门分配,但是基地周围那么多空地,自己组建一队人开垦出一片农田,种点蔬菜水果,养点猪,给训练基地的人员改善一下伙食很正常吗?

别看都是种地,但在农村种地跟在训练基地种地可不一样。

一个只是单纯靠着种地吃饭,一个则是正儿八经的工作,有工资发着,能一样吗?

“真的?卫东,我替李家村所有父老乡亲谢谢你。”

听到名额可以多,李重九大喜。

尽管村里的青壮力去了城里工作,等于村里的劳动力少了,但只要稍微有点远见,都不会真的这么认为。

别说村里每年少两三个青年劳动力,就算少十个八个,也不耽误村里的正常生产,甚至效率反而比之前提升好几倍。

因为大家都有了盼头。

同时,村里人都有出息了,从长远来看,更是一桩包赚不赔的买卖。

以后村里的未婚青年找对象,这也是一个闪亮亮的招牌,只要嫁到李家村,将来丈夫有可能进城里工作。

光是这一项,就足以让村里的未婚上进青年成为香馍馍。

而李家村地位提升了,村里的未婚姑娘嫁出去也有底气,谁敢欺负一下试试?

用不了十年八年,李家村在方圆十数里都能数得着。

作为村里的副大队长,李重九走出去也倍有面子,能够昂头挺胸。

甚至,不管是李春华还是李重九,那都是上了族谱的人,谁不想为土生土长的地方做点贡献,然后留下浓浓的一笔?

“九哥,言重了,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李家村的一份子,力所能及的帮点小忙也是应该的。”

李卫东摇摇头。

别看他的户口已经迁到城里,但光是那个一等功,村里的族谱就能给他单独开一页。

这是什么待遇?

“你这可不是帮点小忙,是足以改变很多人一辈子的大事,等回头给你立个碑。”

李重九忍不住说道。

“呸,老九,你嘴里吃屎了,胡说八道什么呢。”

这时,李重九后面传出一声怒骂。

“三大爷。”

李卫东笑着打招呼。

来人正是李春华。

“咳咳,说错了,是长生牌坊。”

李重九赶忙改口。

“行了,你要是真弄这玩意,反而是害了卫东,以后老老实实种地,就是对卫东最大的帮助。”

李春华没好气的说道。

现在是什么光景?

还立长生牌坊?

“卫东,你让人送回来的那什么‘卫东一号’我已经让人种上了,正好你过来,一起去瞅瞅。”

李春华说着话,声音略显古怪。

就连一旁的李重九,表情也怪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