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形象工程(第2/2页)

再把惠丰堂的从上到下挖过来张罗两天,婚礼的事就算齐活了。

早年间,燕京有八大堂,内设戏台,唱大戏,做的都是大型宴会,规模大到可以同时容纳五六百人就餐。

当时BJ,这些堂是最高级的、面向社会的饮食场所。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京剧演员,基本也都唱过“堂会”。

到如今,燕京的八大堂早已名存实亡,仅存主做鲁菜的惠丰堂。

婚礼的前两天,林为民忙的脚不沾地,外地来的人有点多。

其中有一部分是文研所的同学,如程时旭、黄宗翰、金莹、姜子隆等,这些同学来了十多个人,其他人来不了的,也给林为民打电话送了声祝福。

还有一部分是林为民发掘的作家们,如于华、陆遥、二月河等。

婚礼前一天,林为民请同学们吃饭,叫上了当年在文研所的几位老师。

距离在文研所学习已经过去了近九年时间,大家借着这次机会再见面,唏嘘不已。

席间聊起大家这些年的变化,有说不完的话。

几位老师当中,当初的所长许刚和唐玉秋已经退休了,其他人倒是还在岗,小井从当初的图书管理员变成了井馆长,被大家调侃好一会儿。

比起老师们,同学们的变化就更大了。

结束了文研所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作成绩都比以前出色,其中尤为突出的有几个人,林为民、姜子隆、黄安仪、顾桦。

这几人如今已经成了国内文坛中青年作家当中响当当的存在。

剩下的大部分同学当中有几人放弃了写作道路,比如曲小伟、比如张林,让大家都很惋惜。

除了这些人,与其人的发展有高有低,相差并不大。

程时旭在同学之中算是发展不顺的,当年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进文研所学习成了他青年时期的高光时刻。

文研所学习之后沉寂了好几年,前几年在林为民的帮助下又去武汉大学进修了一番,回到省里的文艺研究所倒是有了起色,连续发表了几篇作品,算是端住了饭碗。

这次见到林为民,程时旭很激动,之前如果不是林为民的帮助,他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跟程时旭比,金莹的发展是让所有老师和同学都意外的。

谁也没有想到,当年班里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女生,竟然能在而立之年便成为一省文协领袖。

不仅如此,金莹在写作上的成绩也颇为优秀。在班里算不上第一梯队,但至少是第二梯队的扛把子。

大家交流着这些年来的生活和工作,聊着聊着,免不了提到了英年早逝的郭育稻。

朋友聚会,不在的那个永远是大家话题的焦点。

郭育稻是同学中间走的最早的一个,而且是英年早逝,每次见面总是能激起大家无限的惋惜和哀伤。

正在大家沉浸在低沉的气氛当中时,程时旭突然问道:“诶,安仪这次怎么没来呢?”

有几位同学的眼神凝聚在他身上,跟看智障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