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今非昔比,成功晋升!

大宗师!

这个称呼,对于夏朝极小一部分人来说,并不陌生。

只要成功晋升宗师,加入夏朝,便能够知晓,还有一位存在横压在所有宗师的头上。

他的境界,便谓之以大宗师之名。

但也就是他了,除了他之外,哪里还有什么人能够抵达那样的境界?

便是将方法尽数告知,也根本无用。

熔炼五脏……即使是完成过气血见障的宗师们,听到这几个字脸色都要大变。

组成一个人体有很多部位,脑袋和四肢尤为显眼,但除了脑袋之外,普通人的四肢就算尽数断掉,救治及时都不是不能活下来。

正是因为有这种前提条件在,才会有气血见障这条道路实现的可能。

可五脏若是尽数焚毁,人哪里还能有半分的活路在?

便是一个供养身体血液的心脏,一旦出现问题,对宗师而言都是必死的局面,只不过死之前能够坚持的久一点。

人无心尚不可活,五脏何如?

顾担能够自行晋升大宗师,那是他的本事,其他人连这个念头都不敢有。

就连之前的薛闻剑,以及谭、辛两位宗师都只能走向冲击先天的道路,而非熔炼五脏冲击大宗师,如此可见一斑。

如果这句话不是顾担说出来的,恐怕根本没人会信。

“大宗师?我?”

禽厘胜表情变得格外精彩,他已极少有如此剧烈的情绪波动了,“境界也能当做礼物?”

“之前不可以,现在可以。”

顾担微微点头。

禽厘胜盯着他看了半晌,确定顾担不是在开玩笑,“几成把握?”

“说十成多少有些自大。”

顾担想了想,道:“那就九成八吧,再少一点都是对我的不尊重。”

“如此说来,大宗师岂不是也没那么难?”

禽厘胜分外惊讶。

九成八?!

那和必成有什么区别!

能让宗师突破到大宗师,岂不是已经快要相当于仙道中的筑基了?

要知道,四十余年过去,整个不周山脉的筑基都不超过一手之数,可见仙道也不好走。

夏朝那些前往不周山脉求仙问道的宗师们,花费了十年时光跑过去,还不一定能够有所收获,他们留在了夏朝,反倒是能够更进一步?

竟有这种好事!

“说难倒是也的确不难。”

顾担微笑,“不过是除我之外,无人可行而已。”

自从许志安老去之后,顾担曾百般思索过,有何办法能够帮人延寿。

但一直其实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他也注定留不住身边的人。

但,能够多陪伴一段时间,也总归是好的。

他的感情尚且未曾淡薄,长生之路走的也不算远,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希望自己身边最初的那些人,可以活的久一点,再久一点。

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在。

直到青木化生诀再一次的突破!

五万载的寿元灌注之下,又一次突破的青木化生诀,带给他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个身内化身,还有更多隐形的好处,没有那么明显,却一直存在。

比如当初万国商会的两位宗师,用熔宗符对付荀轲和禽厘胜的时候,在青木液被大规模消耗的一瞬间,在小院中的顾担第一时间便察觉到,且赶了过去。

这是一种隐形的提升,青木液所到之处,也相当于顾担的一双“眼睛”,哪怕这个眼睛有些被动。

除此之外,另一个好处则是他对于青木液的操控能力更上一层楼,如臂指使也不为过。

如今,经过这么多年的掌控和锻炼之后,顾担对青木液本身的操纵,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和公尚过游历的那些年里,不知道多少次暗中出手,直接将病人痊愈,连面都不需要露一下。

以至于他的一身医术,只能写到《神农百草经要》之中,没有了施展的余地。

可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按照青木化生诀对于寿元近乎无止境的要求来看,一个个去治病救人的话,海枯石烂都不一定能够将青木化生诀修炼到极尽处。

况且,顾担是早有准备的。

在夏朝二十三年冬日,顾担青木化生诀突破之后,第一时间往后辈们体内打入了几滴青木液。

如今已是夏朝四十八年,足足过去了二十五年的时间!

留在他们身体内的青木液,终于自然的将生机尽数灌注其体内,而没有造成极致‘催熟’反而衰老的不可逆后果。

如果将顾担赠予的青木液带来的生机分为一百份,王莽这种练脏大成武者,最终能够留在体内二十份;像是小莹这种普通人,只能留下十份。

只有荀轲和禽厘胜这样的宗师之体,才勉强将顾担留下的青木液所蕴含的力量尽数吸收,却也有其上限所在。

按照顾担对于修行和身体认知的感悟,最终得出的判断是:万事万物,本身就有其极限所在。

修行,则是一个不断拓展极限的过程。

如果将普通人比做小茶杯,那练脏大成武者,大概便是正常的酒碗,而宗师,则是小一些的酒缸。

凡事过犹不及,好东西也不是一口吃尽就能行的。

这份二十五年埋下的一手,也终于要到了发挥作用之日。

青木液本身的生机,其实已经融入到了禽厘胜的五脏之中,只是宗师之体魄本就无比强健,百病不侵,这种锦上添花并未有所察觉。

唯一有所察觉的人大概就是小莹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竟然二十五年间一点小病都没有出现过,哪怕她自己就是一个神医,懂得预防和保护自己的道理,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一件事。

这些对于后辈的关照,顾担倒是未曾言说过,因此众人也不明就里,反正顾担又不会害他们,那自然是爱咋咋地。

如今,顾担已经可以自信的帮禽厘胜和荀轲晋升大宗师,这也是他要留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走之前,总要给这片土地,留下些什么。

就算禽厘胜和荀轲本身并不是喜好厮杀的性格,可没有足够的实力,便是宣传再正确的道义和理念,都不过是一纸空谈,只会被人当做耳旁风。

宗师能够巡游天下,这不假,但前提是不跟其他宗师干起来。

以顾担的理念来说,不超过其他人一头,是不可能做如此有风险的事情的。

奈何荀轲和禽厘胜都不是这种性格,认定的道理,十头牛都不一定拉的回来,除非能将他们说服,否则只能依靠武力取胜。

顾担原本想的是,再等一等青木液下次突破,效果应该会更好,那个时候便能说是十成把握,碾压九成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