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科技神器(第2/2页)

原本在举这个热胀冷缩的例子时,崇祯皇帝是想说蒸汽机的。可他想想,在场中的很多官员还不知道蒸汽机,所以临时就改了个主意,把所有人都知道的孔明灯当例子说了下。

没想到这个例子一举出来之后,立刻就有臣子出列,一脸严肃,大声奏道:“陛下,孔明灯这等事物,除了飘去空中好看一点,又有何用?此等奇技淫巧,徒费人力物力。陛下要说此等事物乃是利国利民之神器,微臣实不敢苟同!”

自有史记载以来,很多人都会想方设法获取君王的开心,从而获得官职。例如在没有市场经济的需求下,只能作为宫廷游乐之用的东西,献给君王后,君王看着开心,自然就有赏赐,说不定还能因此得官。孔明灯,竹蜻蜓,爆竹等物,就是这么来的。

也因此,崇祯皇帝一说孔明灯,就有文官跳出来说了。不止如此,另有一臣子跟着出列,大声奏道:“臣听闻陛下在江南收了一个匠人为徒弟,就做这孔明灯而已。臣以为,陛下之心思谬也!为大明计,为祖宗社稷计,臣恳请陛下拨乱反正……”

没等他说完,崇祯皇帝就实在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一下打断了那臣子的话语。

他想过皇上或者会发怒,或者会被打廷杖,甚至会降罪,可就是没想过,皇上竟然像是听到了非常好笑的话一般在发笑,在嘲笑自己的……无知?

不知何时,首辅温体仁早已退回队列里去了。此时看到这一幕,心中便明白,皇帝要开始发飙,说出一些闻所未闻的话来。

果然,崇祯皇帝笑了一会后,忽然收声看着这个臣子,他依稀有印象,这个臣子出自江南那边,也因此,他才知道徐木匠的事吧!

就听崇祯皇帝大声说道:“还真是无知者无畏,竟然说出如此没有见识之言语。井底之蛙,莫过于此!你可知道,在军中夜晚,是用悬在空中的孔明灯传达军令?此乃其一……”

很显然,冲出来劝谏的这两个臣子,来自富裕的江南。其人生经历中,也多是温柔乡中,知道孔明灯的用途,是他们平时在嬉戏时用来玩耍之物而已,却不知道孔明灯已经被应用到很多方面去了。

这两个臣子被崇祯皇帝当众这么一说,顿时脸色通红,就想辩驳一番,可皇帝还在说话,他也没资格去打断皇帝的话,只好先憋着了。

“其二,朕所说之热胀冷缩之科技,体现在孔明灯上只是一个例子。朕且问你,如果这个孔明灯造地无比巨大,其在空中的浮力必定很大,当它大到一定程度,是否会带人上天呢?如果目前的孔明灯不合适,那根据热胀冷缩之科技原理,再加以改进,那是否就能带人上天了呢?目前的孔明灯只能漂浮上空,那如果再加上其他装置,那是否就可以控制其在空中按人之心思升高降低,前进后退……”

崇祯皇帝的这一连串的基于热胀冷缩上的反问,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是震耳发聩。一时之间,现场变得非常安静,就只有崇祯皇帝滔滔不绝的声音。

人类一直向往像鸟儿一般能在天上飞,但与此同时,人类却又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像鸟儿那样飞在空中的。可在场的文武百官,此时听到崇祯皇帝的描述,似乎让他们开了眼,按照皇帝所描述地做法,似乎还真有可能做到,人在天上去飞!

想想不可能的事情,竟然有可能会有实现的可能?那人在天上飞,俯视着大地时,又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感受呢?

“……朕确实收了一个徒弟,是朕在江南看到他有志于做出人能在天上飞的工具。因此,朕让他琢磨孔明灯,让他体会孔明灯中所蕴含的科技原理。因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可能做出来的。朕可以明确告诉诸位,能带人上天的东西,必定会在这两年内出现。”

又是一个震耳发聩的声明,一时之间,群臣都有点无法接受。下意识地,他们在想,能带人上天的,总是神器了吧?

此时,两个出来反对的文官,站在那里有点手足无措的样子了。因为皇上一连串的话,似乎就在证明,他们是井底之蛙!这个结论,实在让他们俩有点羞于站在中间,就想着躲到人群中去,躲到没人能看到的地方去。

崇祯皇帝看着底下臣子们的表情,心中还是很高兴的,今天,就要为科技在大明撕开一条口子,能让科技这个概念在大明扎根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