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打完收工(第2/2页)

而番薯传回华夏,是万历二十一年(1593),在南洋漂泊的胡建落第秀才陈振龙带回来的。当时西班牙殖民者严控番薯玉米这些美洲高产作物的扩散,关防查得非常严,如果有华人带作物种子出境被发现,都会被西班牙人杀害的。

陈振龙是吧番薯藤编在麻绳里,才蒙混过关的。

从这个角度说,胡建先民对于华夏文明从一亿多人涨到四亿人,是起了最大贡献的。

只可惜,大明没有来得及享受到高产作物完全扩散后的红利,就嗝屁了。要是从1593年前推到1570年代,多20年育种繁殖,情况说不定就大不一样了。

兰方国的立国,本来就是基于三百多年前永历帝的册封,所以兰方人多多少少对大明还是有点感情的。

“这些东西,将来也都搬进海事博物馆吧,就当是‘最早来到亚洲的美洲作物’,将来要是华夏旅游业兴起了,可以作为吸引明粉游客来朝圣的一个景点。”

顾鲲内心已经想好了这些文物的价值最大化利用方式了。

说不定过个几年,他就可以塞点黑钱,让写《明朝那些事儿》的作家,或者其他类似畅销书的写手,夹带一些私货,多渲染渲染这里面的秘辛。

……

第二天,所有人都经过充分休息后,就正式开始了最后的全船打捞作业。

顾鲲继续开着他的潜艇,配合潜水员,把几百个提供储备浮力的充气浮筒,塞到沉船的空腔里。

“夜莺号”比他之前的科考勘测船大得多,自重就有7000吨,载重能有6000吨。

不过船上本身的设备、补给物资这些要占用2000吨的排水量,所以额外载重最大只有4000。

但这也足够装得下一条最大全重1300~1500吨的大型盖伦帆船了。

在500吨储备浮力的浮筒、和船上全部卷扬吊机的全力提升下,800多吨重的整体空船壳,稳稳地上升,终于浮出了水面。

大船上立刻放下好几艘小艇,在旁边牵引,控制捞上来的沉船姿态,等待海水排出,让沉船重新达到仅靠自身浮力就足以漂在水面上的程度。(木船把货卸了,海水排掉一部分,本来就是有可能漂起来的)

然后,就可以依靠牵引,把沉船从“夜莺号”船尾那个装潜艇的船坞登陆舱,直接把沉船拖进去。然后再关闭舱门,用水泵把船坞登陆舱里的海水全部排空。

“准备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