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赏赐(第2/2页)

谢迁等人松了口气,他们倒是真怕陛下听了方继藩的鼓动。

说实话,就算是内帑出银子,他们也舍不得。

在百官们心里,家国天下,皇帝家的钱,不就是国家的钱吗?大家可从来没有将皇帝当外人,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的是呢,可不能让方继藩,将内帑的银子,统统给花干净了。

不然,以后怎么变着法子,向陛下讨钱?

谢迁等人拱手告退。

朱厚照,方继藩、王守仁、刘瑾,还是被留了下来。

很快,萧敬取来了礼官所草写的‘召蒙古女真诸部注’,这玩意,可都是有章程的,在国家的重要场合,皇帝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需有专门的官员进行记录,而这些记录的内容,往往需要送去翰林文史馆,最后,添加进皇帝的实录之中,成为第一手的史料。

历朝历代的天子,都重史,因为历史所代表的,乃是先人们的经验,这也是无数人,想要削尖了脑袋,想要青史留名的原因。

弘治皇帝看着这记录,真是热血沸腾,良久,他抬起头来,看向了王守仁:“王卿家,真是大功之臣啊。”

王守仁不善于言辞。

这一点……方继藩也很无奈。

一个人思考的多了,难免情商比较低。

否则,历史上的王守仁,又何至于,有如此才华,却非但没有获得皇帝的赏识,反而处处被人压制呢,以他这爆表的文武之才,混入内阁,还不是信手捏来的事。

方继藩不等王守仁回答,忙笑道:“陛下,儿臣这门生,也没什么功劳,陛下太过奖了,我看,随便赏他一个公爵,或给他一个尚书,也就足够了,再多,他也承受不起,毕竟,他还年轻。”

王守仁:“……”

弘治皇帝瞪了方继藩一眼:“你倒是打的好算盘,这功劳,朕倒是想赏赐,可是朕来问你,以什么名义进行赏赐呢?”

方继藩一愣。

是呀,在天下人看来,王守仁根本没有立大功,那么,能以什么资格赏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