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终失其鹿(第3/8页)

可陈馀仍然不愿意出兵。他的回复是:“我已经进行过全面的评估,我的这点力量不管怎么打,都打不过秦兵。与其前去送死,倒不如保存这点力量,留下革命的火种,以后可以为你和赵王报仇。现在硬去送死,真的没有一点儿积极意义。”

张黡、陈泽要求陈馀一定跟他们一起冒死而战。

陈馀就给他们五千兵,让他们去看看,秦兵真的那么容易打吗?

你想想,五千兵去打二十万,就是放手让你砍,都可以让你累死,何况人家还生龙活虎地猛揍你啊。两人带着部队冲上前,只一会儿就“皆没”。其实,不但陈馀不敢出来打,就是张耳自己的儿子张敖也不敢去救他的老爸——这哥们儿从代地带来一万多人,也跟其他诸侯兵一样,就在陈馀的军营旁边驻扎着,两眼惊恐地望着秦军的大营,根本没有出战的想法。

陈馀不敢出战,但他仍不断派人到楚军大帐里来呼救,再不全力渡河,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

如果是宋义,仍然不理你。你死了再说。

项羽不是宋义,立刻带着全体战斗人员渡过漳河。渡河之后,他下达了一个命令:把所有的船只全部凿沉,一只也不能留,把所有的炊具也全部砸烂,一件也不能留,还把军营的帐篷也都放火烧了,每人只带着三天的干粮。一切停当之后,项羽大声说:“现在我们没有退路了,只有打胜仗,我们才有活路。”

秦朝最大的品牌就是残暴。你们想投降也是没门儿的。

大家一看,只有跟这个猛男冲过去,与秦兵打到死为止了。

项羽带着这一群亡命之徒冲过去,先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

王离看到楚军并不多,居然敢包围自己,估计这个领头的人肯定没有学过兵法。兵法不是说“十而围之”吗?你想包围人家,兵力虽然没有十倍,但也得比人家多一点儿吧?

王离开始时很不在乎,下令两边一起打,打援不误攻城、攻城兼顾打援。哪知,这支楚军的战斗力太强悍,一接触之下,个个都是满脸横肉地冲上来,拼命向大砍大杀,别的什么也不顾。

秦军也被打怕了。双方连续交战,秦军连续失败。

最后,项羽截断了那条运输通道。

王离军立刻断炊,只得也拼命向楚军进攻。

然而,楚军的士气正处于旺盛时期,打起来无不以一当十。当时,诸侯的部队就摆在周边,但惧怕秦军势大,不敢出战。他们抱头躲在营中,只闻得阵地上杀声震天,战斗激烈程度是闻所未闻,无不吓得胆战心惊。

在这场史上著名的拼命之战中,项羽以劣势兵力硬是把王离打得大败,杀了苏角,同时也让王离成了战俘。那个涉间逃不出去,又不愿投降,最后采用自焚的方式,把自己的肉体变成骨灰。

项羽在斩杀宋义时,诸侯对他都已有所耳闻,知道这哥们儿杀人很胆大。现在亲眼目睹这场大战,项羽只以几万部队杀得秦兵鬼哭狼嚎,为战争史上留下了一个经典战例,无不为之胆寒,这才知道这哥们儿不止是敢杀领导,更敢于杀敌。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敬畏之情。

当项羽取得大胜之后回到大帐,召集诸侯部队的首长们过来。

这些诸侯部队的首长,此前对楚国的号召虽然很响应,都带兵前来,把救赵的声势做得很足,但基本都是表面文章、用来敷衍盟主而已。他们个个屯兵城外,却只是在那里当观众,所有人的想法都是宋义的那个想法。要是楚军打赢了,大家抓紧时间配合冲上去,努力摘到几个胜利果实,以后可以吹一下:救赵的功劳有你的份儿,也有我的份儿;灭秦的功勋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要是楚军打败了,他们就抢在时间的前面,抓住机遇紧急跑路。

哪知,他们碰到了这个项羽。先是把宋义杀了,暴力夺权,然后又制造了“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然后猛冲过去,硬是把二十万秦军全部打趴,胜利实在来得太突然了,也太恐怖了,他们连伸头出来看一看战场的形势都不敢,谁又能抓住机遇出来摘取胜利果实?

他们此前对于楚王的号召,基本停留在敷衍的程度上。可现在他们对项羽是除了惧怕之外,没有第二种心态。当他们接到项羽召见他们的通知时,谁都不敢落后半步,急忙跑过来开会。

他们来到项羽的行辕外时,全身颤抖,双膝也软起来,都跪着爬行进去。到了大帐之内,谁也不敢抬头看一看项羽那张面孔。

各路诸侯这时才真正统一在项羽的领导之下。

巨鹿之战的发生,是章邯走的一步臭棋。当然,章邯之前是做过评估的,章邯刚灭了项梁,整个反秦暴力革命运动陷于低潮,打不打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秦朝的手里——也就是说掌握在章邯的手里。他想在哪里打,就可以在哪里开战。当时,他把反秦势力的几股力量拿来量化对比一番,觉得楚国这边没有了项梁,凭那个放羊娃能做出什么来?完全忽略了项羽这个超级猛男的存在。因此,他决定暂时放过这股势力。

燕国那边也是小打小闹,属于小本生意买卖,同样是泥鳅翻不起大浪。至于魏国也是跟燕国同个级别,而韩国是真的土匪一群,虽然有张良这个牛人辅佐,但力量也太弱小了,估计要洗劫一个村子,都还要倾巢而出连炊事员都举着锅铲去充当一线战斗人员才大功告成。那个齐国也是刚刚内乱,兄弟相残才刚告一段落,哪有什么力量?

只有赵国。目前是张耳和陈馀在主持大局,而且是诸侯中仅次于陈胜张楚的老牌集团,地盘大、人也多,又有牛人辅佐,而且离关中又近。王离已经从上郡南下,成功地分化了赵国的力量,成功劝降李良,使得赵国的力量大为减弱。

章邯虽然近来表现很突出,但因为跟项梁拼了几次,虽然成功地把项梁打死,让楚国处于危险时期,但章邯部队的损失也十分巨大,精锐几乎消耗光。这哥们儿的性格又偏于保守,特别擅于防守反攻,而进攻的力量偏弱。他一来觉得楚国已经没有什么力量了,完全可以不用优先考虑消灭他们;二来又觉得彭城远离关中,对朝廷的威胁不大,你要是深入过去,打好了,什么都好了。要是久攻不下,自己的后果同样严重。这个严重有二:一是诸侯兵突然合围过来截断后路,自己师老兵疲,又缺粮草,到时肯定吃不消;二是朝廷那边的怪罪。二世是个标准的昏君,那双耳朵只用来听赵高的话,别的统统免闻。如果王离短期内打不下赵国,某些人跑到二世那里乱说些什么,自己可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