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涛海怒 第三十八章 顾宅家事(第2/2页)

赵勤民接过信函,却是林缚写给顾悟尘的私信。顾悟尘能将林缚捎来的私信给他看,说明对他还是信任的,赵勤民稍感安心,将信件打开来看,越看越是惊心,林缚将崇州童子案的始末都写在信里。他将信函放回案头,说道:“这个萧涛远当真是胆大妄为啊,我算是看走了眼……”他借放信的当儿,细细观察顾悟尘,心想,林缚拖到此时,甚至是他全面控制崇州之后,才将崇州童子案告诉顾悟尘,说起来对顾悟尘并没有多少信任啊,顾悟尘心里会怎么想?

去年太湖盗奔袭西沙岛时,宁海镇水营在崇州的驻军就见死不救,赵勤民还以为那时林缚与萧涛远结下仇怨,没想到崇州童子案竟有这样的曲折。这时候要防止萧涛远狗急了跳墙去投东海寇,不能将崇州童子案公布于世,但是想要林缚与萧涛远妥协也不可能,他便不再说这事。

顾悟尘眼睛没有再看那封信,对赵勤民说道:“你抽时间去一趟崇州,问林缚需要这边帮着做什么,有些事情信里说不清楚,当面交待的好——嗣元也去崇州,从崇州坐船去青州,他外祖那边更缺人手,我打算让嗣元去青州锻炼……”

“这是好事,少爷早就应该独当一面了。”赵勤民说道,他知道顾悟尘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寄以厚望的,又说道:“我家小子不是读书的料,请大人同意让他也跟着去青州,也好有个贴心人照顾好少爷……”在江东,顾悟尘受岳冷秋压制着,需处处小心,步步谨慎,不敢放顾嗣元出去独当一面,在山东暂时还没有人能站出来跟身为宣抚大使的汤浩信抗衡,顾嗣元过去,更有独当一面锻炼的机会。

多事之秋,乱世当头,掌权,掌事权,掌兵权最是重要,哪里还能循规蹈矩的考科举,进翰林熬资历?

“你家赵晋是个人才,让他跟嗣元去青州也好。”顾悟尘点了点,同意让赵勤民的儿子赵晋跟着去青州,又说道:“青州那边太缺人手,要有个能挑大梁的,嗣元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你觉得张玉伯合适,还是陈元亮合适?”

张玉伯是江宁府左司寇参军,陈元亮为秣陵知县。由于江宁为大越朝南都,属官,正印官的官阶都要比普通府县高出几等。江宁府正印官为正三品府尹,远非一般的知府能比,张玉伯、陈元亮也都是正六品文官。

调去青州辅助汤浩信,少说也要升正五品,说不定来年一过,就要加佥都御史衔升正四品做按察副使或宣抚副使,绝对是青云大道。

张玉伯、陈元亮都是进士出身,资历也勉强够了,谁去青州都合适。

张玉伯为人太正,跟林缚走得又过于靠近,赵勤民不喜欢。

赵勤民心里想,张玉伯的左司寇事权也主要集中在东城区域,而柳西林已经担任东城尉,将张玉伯调往山东,对这边的影响最小,陈元亮身为秣陵知县,能直接照应河口,应该说更不能走,顾悟尘将张玉伯、陈元亮同时拿出来让自己比较,也许他心里也是希望陈元亮去青州吧。

“属下以为陈大人合适。”赵勤民说道:“陈大人在抹陵县独当一面日久,去青州必能迅速帮忙老大人打开局面……”

“也不知道能不能成,毕竟这事要通过吏部。”顾悟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