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涛海怒 第一百二十五章 政事无非话家常(第2/2页)

“恩泽,乔中、乔冠呢,他们是立志弃文从军了,我就带他们在身边。”林缚说道:“其他各人,都先回家去跟家里人团聚,日后谋什么出路,都要听从家里的安排:继续苦读博个功名是好事,继承祖业为地方谋福利也是好事,或者弃笔从戎,卫家守土,也是男儿志气,都是好事……这些我统统不问,不过有一点是不变的,你们都是从我林缚门走出去的,那就都是我的学生,日后要有什么难处,都可以来找我,也一定要来找我……”

宋佳却没有想到林缚也是个话唠,能碎碎不停地说一个上午,几乎将他来崇州所做的诸多事,都深入浅出,方方面面的跟绝大多数都是崇州大户的被劫童子家人说了透彻。

宋佳听了感慨万分,心想那些居庙堂之上,自视才高八斗的大臣名将们,治国、治军之才能及得上林缚几分,又有谁能如此细致入微地向这些乡里大户们解说得如此清楚?

宋佳当然也知道林缚如此费尽心机,除了化解之前诸事所积下的沉怨外,也是要借助堂下诸多人将他的政举向崇州县全境推广,言语间还在诱使崇州大户并资购船打通从崇州通往津海的海上补给商路。

济南民乱,即使顺利镇压,想在明年恢复内河漕运也不可能了,津海粮道越发的重要。

此时的津海粮道始发于淮口,江东左军在崇州还不能直接从中受利。随着叛乱地区的扩大,淮河多半要受影响。

此外地理条件来说,漕粮更适合直接从江口出海。除了抵御奢家之外,崇州在津海粮道上的重要性也会凸显出来,这也是林缚死守嵊泗防线最主要的意义。

这时也越发能看到林缚当初筹划并与汤顾一起掌握津海粮道的妙处来,大越朝几乎半条命维系在津海粮道上,那些对“猪倌儿”嗤之以鼻的清流士子,相比较他真是云壤之别。

这会儿有人从外面传信函进来,林缚在议事堂直接拆开来,也不瞒堂下诸人,说道:“哦,总督府及江东兵部的文,要我立即去江宁议事去。南边、北边的局势都急啊,既然收到文,我也不能耽搁,午宴的事情,我就叫致庸、陈雷、书义、书堂他们代陪了……”

形势如此,宋佳心想岳冷秋再怎么看林缚不顺眼,也不得不重用林缚了。听着脚步声,见林缚从前面转过来,起身要给他行礼。

林缚挥了挥手,说道:“我即刻动身去江宁,骑马过去。你若是不介意故地重游,可以带奢姑娘随君薰她们坐船去江宁……让奢姑娘出去散散心也好,对身体有好处。”

骑马很辛苦,但比乘船逆江流而上快一些。崇州局势已定,但是浙东以及北边的局势都十分的危急,在信路阻绝,江宁作为南都,六部建制又全,自然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出来,江东左军的战功,甚至都可以由江宁兵部核计。林缚也是想早早赶去江宁,有什么好处,赶在前头总比落在后面要好。